近年来,学术造假、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问题接二连三发生,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学术秩序,更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治理学术不端、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学术道德问题是学风问题,其根源在于党风。规范学术行为,惩治学术腐败,就不能不加强党风建设。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学风建设,把学风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
历史告诉我们,学风就是党风,而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首先,学风问题是态度问题,既包括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态度,也包括如何对待科学真理、客观规律的学术态度。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本质要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主观和客观相统一,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从事什么学术研究,都必须立足实践,着眼于党和人民利益,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为了眼前利益弄虚作假,不仅与马克思主义学风背道而驰,而且会败坏党风,腐蚀社会。
其次,学风问题事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事关国家之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的凝练。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当下学术道德失范和学术腐败行为大有泛滥之势,不仅毒害着人们的学术良知,破坏着人们(特别是青年学子)的信仰,更摧毁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作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并在学术道德建设中坚持和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以优良的学风遏制学术不端行为,从而繁荣学术研究,探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规律。
第三,学风问题还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的学术诚信和学术精神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涵。一个国家,如果社会学术道德堕落,毫无学术精神和学术诚信可言,那就既不能发展硬实力,更不具有文化软实力。目前,我国学术界科研论文高产出、低质量的现象极为突出,更有甚者为追求某种利益而找人代笔、造假杜撰。这些行为已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术秩序,造成学者、研究者丧失科研信心,动摇了学术之根本。要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加强道德建设,以优良的学风促进科技、学术、文化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要以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党风建设;用党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1.加强学风建设,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提了出来。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把学风建设摆在首位。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更大发展,必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不断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增强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要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要求我们做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在全党乃至全社会形成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良好风尚,为学习型政党的建立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学风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思想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实现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切实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造就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干部队伍。除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外,更要在党内倡导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使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养成求真务实、奋力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把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能力。
3.加强学风建设,深入开展反对学术腐败斗争。科学事业的发展,既是人类认识、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学术创造活动,也是人类学术精神的展示。当下的学术不端现象,破坏了正常的学术研究秩序,损毁了人类的学术精神。利用法纪手段惩治学术不端固然能起到威慑作用,但要从源头上根治学术不端,就必须加强学风建设,从思想上教育引导人们,鼓励人们求真务实、探索创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发现和应用真理,提升学术品质。同时,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术活动,净化学术风气,从制度上遏制学术腐败。
(执笔:贺祖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