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和2009年海峡两岸基础教育论坛相继在南京召开。
如此重要的会议何以花落南京?“在不久前的全国城市综合评价中,南京教育发展排名第一。南京的教育品牌是经过多年创建出来的,不仅实力强,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徐传德说。
增强
南京教育资源丰富,但之前也没能避免各地常见的“教育失衡”问题,南师附中、南外等重点学校一直是家长争抢的对象。“为什么挤破了头想进名校?还不是因为名校里教学条件好,更重要的是有名师,人家点拨一句你一辈子或许都悟不出来呢。”一位家长的话很有代表性。为此,不少家长主动放弃优越的居住条件,举家搬到破旧的学区房;每天早早起床,风里来雨里去长途跋涉;几万元的择校费花出去眼皮眨都不眨,“吃糠咽菜,都是为了下一代!”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看最长的木板,而是看最短的木板,一个区域的教育发展如何同样要看其中的‘短板’,我们只有把‘短板’做长了,才真正可以叫‘教育强市’。”徐传德说。
理念是行动的向导。从2001年开始,南京逐渐将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切实采取措施保障教育平衡发展。其中,布局调整和办学条件的均衡是基础。为此,南京花大力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注重名校之间的地区平衡。“现在南京每个区最起码都会有一所省重点中学,名校遍地开花,因此就没必要再瞎折腾了,孩子在家附近上学,我们更安心!”家长说。仅以建邺区为例,几年来一年一个新气象。自2005年南师大附中新城初中建成使用开始,近几年来奥体小学、莫愁湖小学和新城实验学校陆续建成,2008年9月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建成开学,从而圆满完成了新区第一阶段义务教育配套任务。
开设小班教育,让城市择校风不再
一个班不超过28个孩子,学生可以自由走动,墙上展示着学生的作品,课堂更像是一场讨论会……在南京,这种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小班化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南京从2001年推行小班化教学,至今已有100多所小学实行小班化;初中的试点从2005年开始,目前已有30多所。“以往家长们常常被迫卷入择校风的潮流,必须在重点和非重点学校之间做出抉择,但在南京由于小班化的普及和推进,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择校。”南京市教育局初教处有关人士说。在家长看来,选择家门口的小班,是更明智的选择。“学生少,老师花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相对就会多很多,这样算起来,教育水平一点也不比名校差。”学生们对于小班化教学举手欢迎,尤其是那些从前被冷落的学生,如今因为受到关注都变得积极主动,“这种上课方式,能让我们更好地展示自己,老师可以发现每个人的长处,这样我们就也是课堂的主人了。”
在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南京继续加大对小班的投入。记者从日前在宁召开的长三角地区第五届中小学小班化教育研讨会上了解到,明年南京城区一半以上的小学、20%以上的初中都将实行小班化。不少名校面对这种小班潮流也“不甘落后”,开始悄然酝酿减少择校生的数量,向小班化靠拢。
实行强弱挂钩,让所有孩子共同成才
教育不均衡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破房子,烂椅子,里面坐着穷孩子”,这是很多人眼中的农村学校。但在南京,这种差距已经不复存在。
近几年,南京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从源头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城乡教育实现高位均衡。南京市规定,对在农村学校和普通学校任教工作量饱满、教育教学质量高、获得普遍好评的骨干教师,给予相对优厚的待遇或奖励。此外南京市还出台政策鼓励城里名师往农村流动,采取“定居”、支教、“城乡手拉手”等办法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优质师资。农村的优质教育资源甚至吸引了城里人的目光。南京市民李女士今年就把孩子送到了农村读小学:“这几年我接触了不少农村学校,感觉环境都很好,很多学校办学有特色,教师也不差;另一方面,农村学生淳朴、善良、勤奋,我想我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学到更多东西。”据了解,像李女士这样把孩子送到农村上学的父母这两年并不少见。
城市中强、弱学校的差距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另一个突出表现。近些年,南京不断创新方法,通过“名特优教师菜单式服务”、“名校长下放”等方式缩小二者差距。南京市力学小学的副校长李琳是南京市学科带头人,这两年就经常要到别的学校上课,因为南京市规定,各个小学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免费“点将”请省特级教师、市名师、市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到本校上课。此外,南京还实行校长南北大调动,涉及几十个学校的正副校长,包括不少名校长都被派到了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去发挥作用。
如今,南京教育呈现繁荣和谐的景象,在7万多名外来民工子女中,将近九成就读于公办学校,享受着“同等待遇、同班学习、同步发展”的“三同政策”,和城里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从幼儿园到普通高中所有具有南京户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可以领取每学期250-850元的“助学券”,南京“助学券”覆盖了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十一五’期间,南京向农村转移支付将累计达10亿元,南京的教育均衡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采访的最后,徐传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