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候大会将于12月7日至18日在哥本哈根举行。这次会议的目标是缔结一项覆盖全球、责任分摊公正、有约束力、高标准的气候协议,以取代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然而,会议开幕在即,人们对这次会议能否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担忧却有增无减。客观地看,会议要取得预期成果,要达
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与工业化之前相比,全球气温的上升幅度不能超过2摄氏度。否则,一些低地岛国将因海平面上升而遭遇从地球上消失的“灭顶之灾”。欧洲专家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0%,其中工业国家的排放量要减少80%以上。从目前情况看,要达成以上述标准为目标的新的气候协议,还有不少障碍需要跨越。
首先是减排义务。欧盟曾提出,到2020年工业国家应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排放25-40%,到2050年减排80-95%;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应较其预期排放量减排15-30%。欧盟也宣布,到2020年将减排20%,如果其他工业国家也提出相应减排目标,欧盟愿减排30%。日本、澳大利亚已表示,到2020年将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5%;俄罗斯将减排10-15%,但加拿大的目标是减排2%,美国减排约4%。需要指出的是,占世界人口13%的工业国的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一半,而美加两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高达近20吨,是欧盟人均排量的2倍多,是世界人均排量的10倍多。美加的减排目标,与世界的期待差距太大。
其次是剩余排放权的处理。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各工业国获得了一定数额的排放权。波、匈、俄、乌等东欧国家在体制转变过程中关闭了一大批污染严重的企业,使他们手头结余了大量排放权,仅俄乌两国结余的排放权就达56亿吨。这些有大量剩余排放权的国家提出,新的气候协议必须认可他们剩余的排放权,允许其继续使用或拿到国际排放权市场上出售。如按15欧元1吨排放权计算,剩余排放权的价值超过1000亿欧元。如果承认这些排放权,全球的排放量将在短期内大量增加,这不符合气候保护的宗旨。但此事又涉及部分国家的切身利益,能否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处理方案,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这次会议的成果。
第三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援助。欧盟估计,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其减排目标,每年至少需要投入1000亿欧元,完全超出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因此工业国家必须向他们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援助。欧盟提出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4种融资方案,每年从27个成员国的公共预算中切出20-150亿欧元。但欧盟的4种方案遭到波兰反对。波兰以自己的减排压力大为由,拒绝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其他东欧国家则主张按“劳动生产率占90%,排放量占10%”的模式来计算各成员的“气候援助”份额,让欧盟的“老成员”多承担“气候援助”的义务。如果作为“减排旗手”的欧盟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方面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方案,其他工业国更不会对此有多大兴趣。发展中国家的减排目标也只能停留在纸上。
第四是关于海运和空运的减排目标。欧盟提出,到2020年,全球海运应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20%,全球空运减排10%,具体减排方案应由国际民航组织和国际海运组织在2010年提出,2011年前完成批准程序。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内空运需求较大的国家已表示反对空运减排;一些主要依赖海运的发展中国家则坚决反对海运减排。
此间观察家指出,这次大会的会期只有12天,要全部解决上述问题似乎不太可能。但只要达成协议,就会每年给欧洲企业带来上千亿美元的订单,这也是欧盟不会轻言放弃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不能一步到位,先达成政治共识,涉及各方切身利益的问题留给专家们继续讨论,也是一种出路。(本报维也纳12月5日电)
图为12月4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儿童气候论坛”闭幕式上,各国青少年代表展示此次论坛发表的《儿童气候宣言》,呼吁即将在丹麦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实质性成果。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名青少年代表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儿童气候论坛”。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