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名真正的医者”

2009-12-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喻国英 本报通讯员 柴祥群 戴岳 我有话说

“一名真正的医者,要敢于为抢救病人的生命放下自己的一切。”

这是沈阳军区医疗专家组组长、军区总医院原副院长张新生的信念。

张新生不顾个人毁誉,创造了中外肿瘤治疗上的奇迹:为肺癌晚期病人张兴旺切掉7个器官,让张兴旺至今无瘤健康地活了20年。

在一次抢救中,患者突然喉头痉挛,吐出秽物

,引起窒息,在场亲属捂鼻子躲闪,张新生毫不犹豫,口对口把秽物从患者嘴里吸了出来,保住了患者的性命。

从医61载,救治军内外病人无数,张新生从未收过患者一个红包。

白求恩之前没有白求恩,白求恩之后有张新生!他是军人的骄傲,是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好军医。

“一心只为患者谋”

1947年夏,张新生看了一场歌剧《白毛女》,第一次接触到共产党的思想文化。这位16岁的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学生,为中国历史上有了一个真正“以天下劳苦大众得解放”为己任的政党而欣喜万分,从此下定跟党走的决心。在他看来,“以天下劳苦大众得解放”为己任,之于他,就是“一心只为患者谋”。

61年风风雨雨,张新生信念不渝。

在一些人看来,张新生一辈子都在做匪夷所思的事。

科尔沁草原东部是各型肝病高发区。为给草原农牧民患者解除痛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张新生就摸索开展各型肝叶切除术――尽管当时他所在的部队基层医院,根本没有这样的医疗和研究条件。1973年,张新生成功实施沈阳军区范围第一例中肝切除术。著名肝外科专家吴孟超教授路过此地,由衷赞叹:“在这样的条件下肝外科工作开展这样好,真是不简单!”

上世纪七十年代,张新生又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制器材在沈阳军区范围内率先成功开展锁骨下静脉插管术、四种心脏闭式手术、中肝叶切除术、脊柱嵌入术等高难度手术,这些先进医疗技术,军地一些大型医院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刚刚展开,张新生领先了十多年。

农村卫生条件差,小儿患化脓性心包炎的很多。张新生仔细研究分析传统的引流术和成人缩窄性心包炎手术,在国内首次采用一期心包切除术治疗了一组化脓性心包炎病人,取得很好效果。论文在《中华儿外科》上发表后,在全国引起轰动。

张新生说:“边远基层医院条件虽差,只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照样可以有所作为。”

查房时,张新生看到一位医生在病历上写道:“心肺未见异常。”尽管这是而今许多医院病历上的惯常写法,张新生却大为恼火,他当面批评道:“就你这个态度,就不配当医生。”张新生要求医生在检查心脏时,要严格坚持视、触、叩、听。比如:呼吸音如何、有没有?音、心音强度等,都要清楚写出来。

张新生在医院讲课时经常告诫大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病人把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就必须严谨求实,不能妄下结论。”

张新生严谨求实,贯穿每一个医疗细节。分析检查病情,他不唯书,不唯上,不凭“老经验”,更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无论多忙,每一次会诊,他都要提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俯身为病人查体;甚至有一次做针麻心脏手术前,他半夜就去手术室,亲自挑选手术刀。

患者如天,张新生唯独疏忽了自己。

2007年4月,张新生患了一种极为罕见的嗜酸细胞胆囊炎。沈阳军区总医院院长带领全院资深专家教授大会诊,仍摸不准病情,于是对他说:“这种病医院没有经验,院里准备马上把你转入解放军总医院治疗。”然而出人意料,张新生不同意:“越是没有经验,越是要相信自己的专家,趁这个机会大家可以拿我实验研究,这样医院也可以积累治疗这种病的经验。”大家被深深感动了,忙活20多个小时,终于查出病因。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说:“若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老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张新生的人生,生动诠释了这段名言。

“救死扶伤”才是医生的真正“专业”

在张新生看来,无论外科内科,“救死扶伤”才是医生的真正“专业”。因此,只要患者需要,他什么都学,什么都钻,什么都干。张新生通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多种医学知识,精通胸外科、腹外科、脑外科、骨科等多项专业,对内科、妇科、儿科等也有很深造诣,是公认的能“从头治到脚”的大医。

有一年,孕妇曹军英腹部疼痛,住进沈阳市某中心医院。两次专家会诊,都断定是急性阑尾炎,建议立即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眼看胎儿保不住,有人请来张新生。“一名外科医生能准确诊断妇科疾病吗?”不少人心中打了问号。张新生给出的,竟是肠系膜淋巴腺炎的诊断:只须使用药物治疗。医生按他说的办,结果母子平安。

改革开放后,张新生迎来事业的春天,实现了“三级跳”。他从321医院外科副主任破格提拔,担任副院长;之后,又调任中心医院202医院院长、沈阳军区总医院副院长。“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的张新生,先后开展新技术新业务7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他力除当下医学分科过专过细的弊端,打破“管状思维”,主持制定“二三一”医师培养模式,获得重大成功;他借助国外先进管理理念,把两家医院带入全军先进行列;担任沈阳军区医疗专家组组长至今,他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10余项;由他主编的《手术学全集》,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全军著名的医学专家,至今天天钻研业务,从不懈怠。一本英文版《孔氏实用解剖学》,被他使用了半个世纪。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个版本:书中的每一个结构名称都有阅读注记,每一个区域都加画解剖结构,均由张新生手工彩笔完成。老人今已78岁,仍能用流利的英语解读。

张新生甘当“人梯”,更是远近闻名。

沈阳军区总医院眼科主任高明宏平日里喜欢撰写和翻译专业学术文章,听说张新生业务功底扎实,且英语很棒,就经常把写好的文章,拿去请张新生修改和订正。几项研究获得成功后,高明宏总想把张新生的名字署上,都被张新生划掉了。张新生诚恳地说:“这是你的劳动成果,我怎么能掠夺呢?”

1996年10月,时为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华医学变态(过敏性疾病)学科带头人的林小平,已48岁,面临着事业上一次艰难选择。由于医学变态学科在国内起步比较晚,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林小平决定自费到瑞典哥德堡大学学习。面对各种猜测,张新生坚定地相信林小平。临行前,张新生意味深长地对她说:“科学不分国界,但学者胸有祖国,医院等待你载誉归来!”学业结束时,林小平登上瑞典哥德堡大学讲台,赢得“免疫组化皇后”的桂冠。2001年4月,林小平谢绝导师挽留,带着4大箱研究资料和丰硕成果毅然飞回祖国。2009年11月13日,林小平作为大会执行主席,主持了在香港召开的第一届亚洲变态反应国际会议。

消息传来,病榻上的张新生欣慰地笑了。

绝不让“白大褂”蒙羞

为守住一个真正医者的荣誉与尊严,张新生讲评医疗差错,处理医疗问题,从来都实事求是,“铁面黑脸”,毫不留情。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后,医务人员中开始流行一种说法:“医生要学会保护自己。”

对此,张新生不止一次地告诫身边医务人员:保护自己是应当的,但绝不能有违医疗道德,以损害病人利益为代价。他说:“法律是强制的道德,道德是自觉的法律。医疗技术的过失,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道德上的错误,却是无可补救的。”

1983年9月15日,总后勤部通报批评某医院一起一级医疗事故。

其实,这次通报批评的医疗事故,之前已与患者家属达成谅解。但是,时任院长的张新生却要主动亮“家丑”,主动申请通报批评。对此,大家分歧较大。

“出了这么大的医疗事故,如果上报,医院一年的工作就打水漂了,还可能几年翻不了身!”

“您当院长,医疗事故上报了,对您影响肯定不好!”

张新生说:“老百姓到这儿来看病,是对我们的信任,是对解放军的信任。不给群众一个说法,不给组织一个交待,我们对不起老百姓,我们良心上过不去。”

平时话不多的张新生,那天说了很多;平时和蔼可亲的张新生,那天拍了桌子。

最终,该院党委常委会作出如实上报事故的决定,恳请上级通报批评。

一年后,医院医疗质量明显上升;两年后,医院打了一个翻身仗,首次被评为全军先进医院。

张新生坚决抵制医疗上的不正之风。他常讲的一句话:“谁对群众没感情,组织就对他不留情。”

一次,地方某医院为一名患者做胃溃疡切除手术,误将门静脉、胆总管、胆动脉切断致死。上级领导部门为弄清真相,邀请张新生等医疗专家研究情况。张新生全然不顾手术医生的暗示、诱惑,坚持打开手术创口检查,作出误伤“三管”的结论。

有人说张新生傻,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既成全了同行,还可以捞一笔好处费,两全其美,何必较真。张新生愤怒了:啥两全其美?这叫两全其臭!昧良心的事我不做,人格和医德我不卖!

从1994年至今,张新生一直担任军区医学专家组组长;2000年,他又被军区聘为卫生专业高层次人才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选人用人,他坚决挡住打电话、递条子等说情风。张新生说:“选人,特别是选学科带头人,既要对病人负责,也要对党的事业负责。选好一个人,能兴一方事业;用错一个人,会败坏一片风气。”

有一年,一个品行较差但有“背景”的干部,被列入提拔范围。在党委常委会上,张新生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此人有问题,不能胜任这个岗位。”半年后,这个差点被提拔的干部东窗事发,锒铛入狱。大家暗自庆幸,多亏张新生当时秉公直言。

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肾内科门前,有一副悬挂了3年的对联:“立君子之身一生追求只为人间争色,展天使风范四季勤劳力图大地回春”。

对联的撰写者、肾内科科主任郑红光说:“这是张新生的真实写照。我们就是要对着这面‘镜子’,天天照照自己。”

2009年11月24日,沈阳军区联勤部党委作出向张新生学习的决定。

2009年11月11日,张新生在图书馆查阅资料。郭良生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