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太空,有一颗以钱学森命名的小行星――3763行星。钱学森的业绩、思想和精神,好比3763行星之光闪耀,在广大读者和网民中产生了温暖热烈的回应。
12月1日以来,本报和“光明网”接连发表《钱学森同志言论选编》和《看不尽的灯火品不尽的钱学森》《净化心灵选择崇高》《敞开博大胸怀奔涌无穷智慧》《“钱学
与此同时,记者在各种场合同读者的交流中,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人们为钱学森的思想、道德而感动的激情。
“钱学森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秘书长薛广洲说,“他对真理的追求特别执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特别坚定,对民族和人民的命运特别关注。在今天这样的社会大变动时期,我们尤其要学习钱学森这种在任何困难和挫折下都不动摇的科学信仰。”
“钱学森之问”,对大家触动更大。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说,我们现在已经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读了他的言论选编,我注意到他提出的问题,真是一语中的,一一点到了我们教育的弊端。我是大学教师,深知这些弊端如果不解决,就不能培养顶尖人才。不要看现在发展快,如果没有顶尖人才,就不会有可持续发展。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说,钱学森生前多次提出的教育和人才问题,在我看来,不仅科技界有,社会科学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也有。多少年来,我们广大理论工作者的任务似乎主要是干诠释理论的活,不需要创造理论。诠释理论也需要,否则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呢!但是,将以十万计的理论工作者的任务仅仅定位为诠释理论,同样也是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杰出人才的。这不仅仅是理论工作者个人努力的问题,同科技界一样,也有一个要改革体制和环境的问题。我希望我们这个具有创新精神和传统的理论舞台,也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一个平台。
钱学森说,“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文艺中悟出来的。”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李琦是个年轻人,她从钱学森的这一思想中体会到了文理分设教育体系的弊端。她说,理工科的学生提高艺术素养,其他学科的学生也要提高艺术素养,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艺术,而是从中产生灵感,启迪创新。
中央党校科研部副巡视员倪德刚说:“我认真读了《光明日报》登的《钱学森同志言论选编》,很有感触。钱学森对重视教育的很多看法,说到了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中国社会的进步,全民素质的提高,都要靠教育。我们要好好考虑钱学森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搞好国民教育,而且要搞好干部教育,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包括杰出的干部人才。”
钱学森的启示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