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淮安:传统文化浇开幸福花

2009-12-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陆金玉 我有话说

夜幕下的大运河文化广场霓虹闪烁,有人跳舞做操、有人打球锻炼、有人哼着幸福的小曲,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气息,这就是“经济欠发达城市”淮安最常见的一个生活场景。张张笑脸展现出淮安人的幸福感。

淮安人的幸福感从何而来?淮安人掰着手指头数出了三大法宝:以西游记文化为底蕴的创新文化、以运河经济为背

景的开放文化,以及以周总理为代表的亲民文化。如今,传统的文化精神在淮安人的传承与发扬下,闪耀着新的时代光芒,并指引着淮安人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西游记创新文化

淮安是一代文豪吴承恩的故乡,名垂千史的《西游记》就诞生于此。“西游记文化中最让人敬佩的是孙悟空,他身上有一种敢作敢当、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是我们这个城市最需要的文化。”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说。

十年间,不断来淮安,前后对比,感慨最深的是淮安人发展意识的觉醒。从前的淮安人安守本分,小富即安的心理如一杯惑人的美酒,消磨着他们的斗志;但现在,淮安人完全变了,在机遇面前他们敢闯敢试,“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淮安美食节和盱眙龙虾节就生动地说明了淮安人的这个变化。

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种类繁多,属于淮安人首创独创的菜点在400种以上。于是,淮安人在“吃”上动起了脑筋。2002年起,淮安利用文化名城的魅力,连续成功举办八届淮安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节。如今,无论是以平桥豆腐、软?长鱼、钦工肉圆、开洋蒲菜为代表的“老四大名旦”,还是以盱眙龙虾、洪泽湖螃蟹、金湖荷花、今世缘美酒为代表的“新四大名旦”,都成为展示淮安文化的重要窗口,吸引着外地人纷至沓来。

连续九年不间断的“盱眙龙虾节”走的则是一条“无中生有”的创新之路。

以虾为媒,盱眙人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红色风暴。龙虾节创办之前,盱眙是淮安最穷的地方,连名字都会被念错为“于台”;而龙虾节创办之后,这个无名小城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山水旅游城市,游客由当初不到8万人次增加到去年的210多万人次,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超过百亿元。

“淮安人办节不满足于在家门口拉横幅、放气球,而是不断创新节日的内涵,以办节聚人气、兴产业,形成长藤结瓜、葡萄成串效应,这才是我们能在全国几千个节日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刘永忠说。创新,已经让淮安人尝到了甜蜜的果实:与2001年相比,淮安市GDP由329亿元增长到915.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513元增长到14007元。

“积小钱为大钱”的运河经济文化

京杭大运河贯穿淮安,运河文化也随之而生。明清时期,淮安因中枢漕运、集散淮盐、河道治理地位显赫而成为“运河之都”。如今在漕运总督府、淮安府署的深宅大院中,仍然依稀可找到当年“南船北马”景象的痕迹。

“在运河经济时代,盐商密集,淮安的繁华不亚于今天的上海。只不过,随着运河文化的衰落,淮安的经济地位逐渐下降,直到变为今天的欠发达城市。”在淮安博物馆,讲解员讲到淮安的历史时有点黯然神伤,这是每一位热爱家乡的淮安人心中的痛。

痛定思痛,淮安人开始反思,并下定了“淮安要重建运河文明”的决心。恢复大运河的文化记忆,是淮安人重建运河文化的第一步。淮安在2公里古运河两侧相继兴建了民俗风情文化街区,复建了清江浦楼、御码头等一批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标志性景点。如今的大闸口已成为当地集文化休闲、旅游娱乐、城市景观于一体的“运河文化长廊”核心景区,沿岸民居错落、杨柳依依,一派江南风韵。同时,淮安加快了运河、盐河航道的整治工程建设,实现“海河联运”、“海港内移”和“借港出海”的目标,直接承接国际辐射。

“大运河文化真正的精神是‘积小钱为大钱’,这是过去盐商的经营理念,也是我们今天要重现淮安繁荣的力量所在。”淮安市市长高雪坤说。

“做生意从小处着手,不因钱小而不赚”,淮安人的这种创业理念无处不在。晚上十点多,记者敲开了一家已经打烊的小餐馆,老板开门热情迎客。饭菜点的不多,而老板的热情不变,“不在乎钱赚多少,哪怕是一分钱,我们也会认真地做,聚的是人气!”

靠着这种“一分钱也赚”的运河精神,淮安掀起“全民做老板”的热潮:日杂百货、干果批发,城市商业网点星罗棋布;饭店旅馆、休闲娱乐,服务行业遍布村头巷尾;电子材料厂、客车门泵厂,企业生产红红火火……

“百姓富才是真的富”的总理亲民文化

“亲民”是周总理留给家乡淮安的最宝贵财富,淮安决策层认为,所谓的“亲民”就是:“不在乎政府富不富,只要百姓不再穷”。

淮安的历任领导都继承了“百姓富才是真的富”的亲民传统。为了倾听老百姓最真

实的声音,不少“一把手”骑着自行车挨家走访;为了鼓励百姓创业,甚至允许他们摆摊摆到市政府门口。“在政府利益与百姓利益之间有暂时的冲突时,我们总是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前头”,淮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朱维宁说。

近期,淮安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筹集资金350多万元,向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免费赠送了800多辆统一式样的便民自行车修理车、水果售货车、小吃烧烤车等,解决了两万多人的就业谋生问题,一万多个家庭的生活从此有了保障。

淮安坊间流传着“三看”,“抬头看天蓝不蓝,低头看水清不清,俯身看钱袋鼓不鼓”,在市委书记刘永忠看来,“生态资源不仅是环境、是目标,还是老百姓可以享受的现实资源”。为了让淮安人切实享受到青山、绿水、新鲜空气的美好家园,淮安自5年前就开始对全市招商引资项目的环境保护执法工作进行全面调查,并强行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环保的“高门槛”不仅没有影响招商引资,相反吸引了更多的投资项目。全球企业500强之一的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淮安累计投资已超过10亿美元,而包括明基、达方等一批知名企业在内的300余家台湾企业都已在淮安落户,“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格局初步形成。

“淮安人还不富裕,但淮安人对未来有梦想、对生活有干劲,他们能不觉得幸福吗?!”采访的最后,刘永忠意味深长地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