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类能否求诸内心达到天人和谐

2009-12-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计亚男、殷燕召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12月10日电今天下午,著名画家范曾和已经成为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的当代新儒家代表学者杜维明,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一次对话活动。两人以“天与人――儒学走向世界的前瞻”为主题,探讨了儒学在当代的意义。

范曾在对话中首先开场,他说天可以理解为宇宙,宇是无界之空间,宙是无

尽之时间,李白慨叹“天地者,万物之逆旅”,苏轼愿意“把酒问青天”,但对于哲学家而言,天又代表着道理和规律。随后杜维明讲到,西方文明大概可分两条脉络,希腊传统衍生出其哲学体系,希伯来传统后来发展为宗教,因此西方文化认为天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是中国文化则不然,强调“天生人成”――人是天道的参与者。面对洪水这样的自然灾难,西方的传说是诺亚方舟――要逃走,而中国的传说是大禹治水――要通过人来解决问题。当然,人的建设能力大了,破坏能力也会大。范曾接着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关心是第一位的,重视人的教化,天上出的问题,根源往往在地上。到目前,天体物理能观测到的星球中,只有地球有生命,作为智、慧、灵结合在一起的人,应该热爱地球。杜维明也认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他说人类只有离开地球,才能真正知道地球的意义。宗教神学的意义在于,当人类的理性发展到极致,要为信仰留些空间。范曾说,工业革命使人的力量越来越大,可今天人类的处境可畏可惧,要靠心灵的自我觉醒来解决这些问题。杜维明说,人有同情恻隐之心,显现了人性的光辉,如何宏大这种人性,使人心与自然宇宙沟通,儒家中王阳明的心学很有借鉴意义。范曾表示,心学是理学的进步,是非之心是良知的表现,人类应该用良知判断代替功利判断,呵护良知就是养浩然之气,君子和而不同。杜维明也说,儒家认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当良知从人推及到草木乃至没有生命的建筑,会有助于现代社会许多矛盾的解决。杜维明还讲到,和而不同的和应当是“和五味”、“和六律”,和的必要条件是异,儒学认为没有差异的和其实就是同,“同则不继”,就不好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