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老年人口已经增至1.69亿,现正以年均近1000万的增幅“跑步前进”
◆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从现在9个人中有一个发展到3个人中就有一个,且高龄化“空巢”化日益严重
◆植根于中国传统之中的尊老伦理精神,怎样借助制度的效用作用于社会
的进步,是中国解决养老问题可以借助的重要思想资源
“作为世界上老人最多的国家,养老已经成为我国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时候就抢先撞线。‘未富先老’意味着社会能提供的资源非常有限,各方面的准备也不够。”日前,媒体有关老龄化问题的报道,再次将中国老百姓养老的问题呈现出来。
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是: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在经济社会发展尚不发达的今天,谁来养活如此众多的老年人口?而我国原有的养老方式一直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然而,独生子女政策造就的“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注定了这种方式难以为继。“80”后们结婚后面对的是两个人要赡养四个老人,甚至更多,其压力之大不言而喻,养老之难亦可见一斑。
现实窘境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当我们正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大力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时,另外一项现实难题不期而至,那就是老龄化社会的快速推进。
据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等部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截至2008年底,全国老年人口已经增至1.69亿,现正以年均近1000万的增幅“跑步前进”。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持续加剧之势,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从现在9个人中有一个发展到3个人中就有一个,且高龄化“空巢”化日益严重。
据了解,1999年我国进入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0%,短短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就增加了5000万,超过江西省的总人口。目前全国除青海、新疆、西藏外,均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就此,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无担忧地表示:“我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速度和程度超乎我们的想像。”
令人尴尬的是,我国的老龄化要超前于现代化,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是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之后,人口结构才进入老年型,就是我们所说的“先富后老”或者“富老同步”。“‘跑步’进入老龄化,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现实挑战,因为无论是在物质财富的积累,还是福利配套设施的建设上,目前我们都尚未做好充分准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汤兆云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
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化社会的影响将会逐步凸现。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口老龄化会带来社会抚养比不断提高,劳动力的负担和成本加大。二是老龄化会加大消费性人口比例,降低生产性人口比例。人口老龄化会使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更加突出,“老有所医”问题的解决将变得更加棘手。三是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将严重影响到劳动生产率。
双重挑战既需“致富”又要“养老”
近些天来,家住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西苑三区的纪维生,每天都在单位、家里和北京协和医院三者之间来回奔波,前几天从江苏金湖来北京探亲的父亲,在小区散步时突感身体不适,被紧急送进北京306医院,后被查出肝部出现问题,又转院到协和医院。
纪维生对记者坦言,他现在承受着极大的压力,除了父亲高昂的医药费外,他还担心自己体弱多病的岳母身体再出状况。
“我还好一点,还有一个哥和一个妹都在老家的机关单位工作,可以分担一些。那些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就更惨了,除了夫妻俩,连个商量的人也没有。”纪维生在记者面前自嘲道。
纪维生的状况并非孤例,作为世界上老人最多的国家,养老已经成为像纪维生这样30来岁的中青年人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还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发达国家一般
是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00至10000美元之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目前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可以说是典型的“未富先老”。而且中国目前的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有专家就预测,以目前的老龄化速度,到明年时,中国将进入严重老龄化国家行列。
随着老龄化的持续加剧,老年群体中的高龄化、“空巢”化问题严重。据全国老龄办测算,目前全国80岁以上老人正在超高速增长,约为老年人口增速的2倍,预计到2050年5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是80岁以上老人。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高和荣对记者表示,“未富先老”的现实境遇,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面临双重挑战――既要满足群众强烈的“致富”愿望,同时又要应对老百姓现实的“养老”需求。如何既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又比较圆满地解决所面临的老龄化挑战,已经摆在党和政府乃至每一民众面前。
高和荣认为,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就是要勇于直面这一双重挑战,探寻其解决的根本之道:大力发展经济,保持社会财富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使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老龄化的速度,在边发展边致富的过程中应对老龄化挑战。同时,注重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富分配制度,使人口的结构变化与社会财富的创造、累积和分配达到一个社会平衡点。
战略难题让农村老人告别“悲情黄昏”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跑步前进,一个自然的结果就是“空巢”老人快速增多。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城市地区有近一半的老人没有子女相伴,而农村“空巢”老人的比重也占到四成左右。如果考虑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因素,农村“空巢”化更加严重。
“城市的养老问题难,农村的养老问题更难。这是中国养老问题的关键所在。”高和荣教授对记者表示。
目前,老龄化程度城乡倒置情况十分突出。据新华社报道,农村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市。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七成以上,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预计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 2040 年。
城乡老龄化倒置再加上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差距,使农村的养老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记者日前在湖南省益阳市某乡镇采访时发现,农村地区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虽然目前新推行的新农保政策不失为给农村养老下了一场“及时雨”,但也只是缓解了农村养老的部分压力。农村老年人养老主要还得依靠家庭赡养和土地养老。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农村养老新政已在期许中起步。2009年6月底,国务院召开常务工作会议,决定从当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20年前将覆盖全国。“老有所养”的新农保体制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但基层干部仍普遍反映,农村老年人面临着经济供养、医疗健康、生活照料、精神抚慰等诸多共性难题,其中养老保障是重中之重。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养儿防老”“土地养老”功能的弱化,不少老人的生存环境堪忧。
“而一些老年人的子女长期在外打工,使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更是加大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难度。”汤兆云博士告诉记者。
“农村养老问题是中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战略难题。”高和荣教授对记者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要注重从中国的养老传统中挖掘思想资源。植根于中国传统之中的尊老伦理精神,怎样借助制度的效用作用于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解决养老问题可以借助的重要思想资源。他们是我们的父母,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成就,劳心劳力,奉献了他们的所有。在他们步入老年时,我们孝敬和尊重他们,让他们在晚年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应尽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老人在内蒙古乌海市一私营养老院内养老(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