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利
朱志行
姜文明
主持人:军队参与地方扶贫工作的依据是什么?
赵德利:预备役部队、民兵是我国国防的后备力量。对国防后备力量实行军队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正是鉴于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双重领导体制和民兵担负的双重职能任务,参与地方扶贫工作就是军分区部队分内的事。
朱志行:对后备力量实行军队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具体表现为,在军事系统建立从军委、总部到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县级人民武装部的民兵、预备役垂直领导体系;同时,在党的关系上规定,省军区、军分区、县级人民武装部是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工作部,受同级地方党委的领导。我国兵役法规定,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担负着“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双重职能任务。
姜文明:军队参与地方扶贫工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听党指挥、服务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就担负着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职能,在完成战斗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在参加抢险救灾、重大建设工程、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均有重大建树。可以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诗篇。“服务人民”已内化为中国军队一种永恒的价值取向,成为当代中国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
主持人:扶贫工作对提升部队战斗力有何益处?
赵德利:在攻坚克难的扶贫工作中可以,可以锻炼官兵作战能力。像打仗一样,部队参加新农村建设,使国防动员机制在运转中不断“磨合”,平战转换、快速动员、持续保障和综合防护能力因此不断提高。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练作风,可以培养官兵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精神,可以培养关键时刻能够冲得上去、舍得出去的大无畏气概。
朱志行:扶贫工作可以引导官兵大力弘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形成“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军政军民关系。
姜文明:关键是树立了良好形象。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在我军的行列中,不仅涌现了大量的战斗英雄,也涌现了谢益先、张思德、雷锋、谢臣、徐洪刚、李国安、丁晓兵、华益慰等灿若星辰的爱民模范,他们已成为全民族的道德楷模,树立了我军威武之师、正义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支持,是我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和强大敌人的社会基础。
主持人: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请问,军队扶贫与富国强军有什么关系?
姜文明:胡锦涛主席关于“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战略思想,是对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成功经验的升华,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的需要。扶贫帮困是贯彻富国强军战略思想的一个抓手。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大多数在老、少、边、山、穷地区,是强边固防的重要区域。只有通过扎实有效的扶贫工作,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军民联防的坚实基础,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和完整,真正实现富国强军的战略目标。
朱志行:富国强军重大战略思想,为军队支援地方建设提供了全新思路。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建设的攻坚阶段,帮助群众走上富裕,是历史赋予我军的光荣使命。在开展扶贫帮困工作中,充分发挥我军知识、人才和科学方法储备丰厚的长处,注意从物质上给予帮助,更从转变观念、增长知识、振奋精神上帮助老百姓真正脱贫致富,可以增强人民自强自立奔小康的信心。
主持人:扶贫帮困与履行我军使命有何关系?
赵德利:改革开放30年来,我军职能使命不断丰富和拓展,履行新的历史使命,要求我军不仅要维护国家的“领土边疆”,还要维护国家的“利益边疆”,不仅要关注国家生存利益,还要关注国家发展利益,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变革的必然。对于我们恩施军分区来说,一如既往地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就是履行好我军历史使命的一项具体实践。
朱志行:只有坚持一手抓扶贫富民工程,一手抓强军固防建设,才能使军分区发展的步伐更加统一、工作更加合拍、力量更加凝聚。这是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正确道路。
姜文明:扶贫帮困,能够大力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我军履行使命的根基,就在于为人民服务。只有服务人民,才能赢得人民;只有依靠人民,才能赢得胜利。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人物素描:赵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