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者研讨传统学术转型

2009-12-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勇 我有话说

由上海大学历史系暨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上海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的百余位学者围绕着“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美国加州大学终身荣誉教授陈启云先生认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牵涉到整个中国文化,可以说整体文化的演变是学术转型的语境

,而学术的转型也是整体文化演变的语境。他以胡适、傅斯年和钱穆个案研究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国人文学术的近代转型这一问题,认为钱穆的思想・文化・历史学的若干观念和立场,与后现代主义有不少共通之处。一些学者还就晚清学术近代转型的路径、诸子学的近代转型、现代学术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边疆研究的近代转型等问题做了探讨。四川师范大学黄开国教授认为廖平的经学理论是运用今文经学讲求微言大义的方式构建而成的,但从他的经学内容看,已经不是传统的今文经学,而是带有融合古今中西的近代学术特点。厦门大学洪峻峰教授认为胡适一方面接受了康有为今文经学的基本观点和疑古态度,另一方面又接受了章太炎古文经学六经皆史的观念和考据方法;他力图把康有为“学以致用”和章太炎“学在求是”两种治学态度结合起来,将“疑古”、“致用”建立在“考据”、“求是”的基础上,并提出“展缓判断”的主张以矫正疑古方法的偏颇,其科学方法“十字法”也已兼取两派之长。

与会学者对一些近代著名学者的学术、思想以及学术交往也多有讨论,尤其是对古史辨派的领袖顾颉刚古史理论(“古史层累造成说”)得失的讨论尤为激烈。上海大学谢维扬教授从近年来出土的三宗新出土文献材料(豳公?、《子羔》篇、《容成氏》)论证了顾颉刚“层累说”的基本逻辑可能是不成立的,认为“层累说”本身对于复原古史记述资料生成原理这个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古史记述资料生成的真实过程可能并不如“层累说”主张的那么简单。北京师范大学李锐博士认为顾颉刚先生“层累说”的主要贡献应该在于注重从时间角度出发整理古史系统,但这并不代表“层累说”本身是合适的研究中国古史的方法。

另外,与会学者对清代学术、尤其是晚清学术的讨论也投注了极大的热情。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张寿安研究员指出,从学术发展的角度观察,清代学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应是“学术史”学科的建立。她认为多年来学界把乾嘉学术定名为考据学实质上对乾嘉学术的误解,乾嘉学术本质上是专门之学。华东师范大学朱政惠教授、上海大学陈勇教授对章学诚的史学批评理论做了梳理和回顾,认为章学诚所总结的中国古代史学理论成果,具有中国人独有的思维习惯、话语体系和语言表述方式。我们今天往往比较关注西方的史学批评理论成果及其相关的史学批评话语,而忽视我们祖先创造的这些特殊的语言体系,这是一个应该得到反思的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