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选自《大平原》
《大平原》写的是家族故事,有人称这类小说为家族小说。因为包含了作家的生命体验,非常有感人肺腑的力量。当然并非所有的家族小说都是成功的小说。优
熟悉高建群创作的人会有印象,《大平原》中有些人物事件好像有点面熟,如《最后一个匈奴》中杨作新杨岸父子的经历,中篇《伊犁马》和《达摩克利斯之剑》中的边防生活等等。但是这种再书写并没有使人感到重复,只是感到亲切,真正看到了他创作的提高和飞跃。这种提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尤为明显。如果说他以前的作品注重反映陕北历史和社会面貌,《大平原》则更精心为各种人物造像。那古道热肠的高老汉,是典型的陕北农民。他和梁三老汉、白嘉轩是精神上的弟兄。他善良宽厚,身上积淀了许多传统美德。他乐善好施,摆茶摊招待路人。又常因占了小便宜沾沾自喜,结果又总是吃亏。买母羊是如此,娶新媳妇更是上当,但当了解了实情,他还是深明大义放她回家。他在外面软弱无能,土匪来了竟尿了一炕,可在家里则是说一不二的家长。他对高二喜新厌旧的“五脚踢”就是对传统道义的真诚维护。那从鸟窝中挑出蛇,又扔进坟场的细节,也表现了他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关爱。其他人物也都写的栩栩如生。那经历十磨九难而坚韧执着的母亲,有着大地般深厚的意志品格。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老人为顾兰子扎耳孔,寄托了日后穿金戴银的生活理想,更是让人感动得落泪。书中的高安氏性格泼辣,有胆有识,总是在关键时刻起着主心骨的作用。还有“永远的副大队长”高二,心眼好,在明知新媳妇的秘密后,还常背着人把粥倒进她碗里,是真正的“圣人”。书中笔墨较少的高大媳妇,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弟弟来要学费,她很快找来了行踪不定的高大,而国民党追捕高大问她下落的时候,当宁死不说被活活打死。这是为家庭为革命献身的最平凡的关中女子。正是这些最不起眼的草根百姓,却承载着民族的灾难,天灾,人祸,饥饿等无尽的苦难,但他们依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小说正是通过这些人物表现了可贵的民族品格,体现了我们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这正是小说思想价值之所在。
《大平原》的语言也值得称道,这是地道的秦腔秦调的关中方言,但又不同于别的陕西作家,他们都极富个性特色。《大平原》的语言形象生动,除精炼的方言土语外,还采用了一些关中的乡谚民谣,有节奏,有韵味,不仅增添情趣,还丰富了读者的生活经验。有的段落像散文和抒情诗一样精彩、漂亮、耐读。
虽然我觉得小说的结尾部分,最好能去掉一些与主旨主调无紧密关系的部分以使作品显得更集中和凝练,但我仍认为,这部小说整体上的水准在当代作品中是独树一帜的,堪称乡土题材小说的精品。
《大平原》高健群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