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健康中国流动医院、培训乡村医务骨干、健康城市建设活动……自2005年底成立以来,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活动。基金会理事长王彦峰说:“所有的工作集中到一点,就是积极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之路。”
近年来,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
基金会成立伊始,就组织精兵强将,为乡村培训大量医务骨干。在陕西省,基金会把医疗扶贫与“新农合”结合起来,投入1620万元援建了100所乡镇医院和村卫生室,培训了一大批乡村医生;在广东,投资800万元为市、县、乡、村四级培训了7507名医务骨干;此后还在贵州毕节、河南新安、河北满城以及四川灾区等地也开展了培训活动。
王彦峰说,“新农合”解决了农民的部分医疗经费问题,但制约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还有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广大农村缺乏医务人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各级各类医学院校培养和造就一支业务好、愿意到基层服务的医疗卫生队伍,但这在短期内难以做到,因此,对现有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是当前解决该问题的唯一办法。”
为扶持农村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还于2006年开展了健康中国流动医院项目。这一项目是基金会主要领导在深入调研后,针对内蒙古地域辽阔,交通不便,边境线长,牧区人口稀少等情况提出来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从东到西2200多公里长的牧区安排了20所流动医院,每所流动医院配备数字X光机、B超、自动生化分析仪、12导心电图机、妇科检查床等,急救、一般手术和常见病均可治疗,相当于二级医院的治疗能力。
流动医院造价便宜,每座医院150万元,20座流动医院投资3000万元。但是牧民的医疗水平得到的却是跨越式的提高。王彦峰说,实践证明,在地广人稀的西部地区推广
流动医院的做法,不仅可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且对增进民族团结,密切军民关系,加强边防建设具有深远意义。2009年基金会又在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推广了流动医院的做法,捐赠流动医院专用车7辆。
除农村卫生事业外,基金会还积极推进城市的健康教育活动,在北京率先发起“全民健康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健康知识;给市民免费发放了500多万把限盐勺和500多万个限油壶;在医院、宾馆、餐馆等公共场所宣传控烟;持续组织“有氧运动大步走”活动;免费为妇女及农民工开展多项目的疾病筛查、普查。同时,还向全市居民家庭发放了累计达1500多万册的《首都市民预防传染病手册》、《奥运健康手册》等书籍。
在奥运会结束之后,许多城市都借鉴北京的做法,开展了“健康城市”建设活动。目前,这一模式已扩展到唐山、广州、南宁、长春、重庆、上海等城市,城乡受益群众达1亿多人。
“健康是重要的生产力!”王彦峰强调,经济发展与人的身心健康,是一种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身心健康的人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而雄厚的经济实力又是改善医疗条件、进一步保障人的健康的坚实基础。如果医疗保障解决不好,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拖经济发展的后腿。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一个全国性的社会公益组织。其宗旨是“以人为本,扶困济贫,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近期主要以帮助解决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目标。(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