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食用油涨价了,而且涨幅还不小,10%至20%不等。山东招远市退休工人庄婷英跑到附近超市,发现一些大品牌花生油和大豆油已缺货,索性多跑了几家超市,买了8桶花生油。庄婷英说,这全家老小一天三顿饭,哪顿炒菜也
不仅是食用油,在中国经济实现总体回升向好的形势下,很多民生行业都在年终岁末之际举起“涨价”的大旗――全国数十个大中城市的水价涨声一片,不少地方涨幅较大,有的甚至超过100%;电价上涨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具体方案也在讨论中;一些食品、日常生活用品和各类服务价格,也随之上扬。
迫于物价“看涨”给生活带来的压力,庄婷英又心慌了,一口气将水卡、电卡和燃气卡都最大限度地充足了钱。这样一来,家中半年的积蓄花空了。
对于中低收入家庭而言,房子更是高不可攀的大山。如今,“蜗居”成了这个时代的代名词。谁要是在北京三环内有一套50平方米房子,绝对算得上个“百万富翁”。然而,不断飙升的房价使得一部分中产阶级成为“房奴”,套上了房贷的枷锁,过着精打细算的生活。
而社保、医疗、教育等一些十分重大、关系民生的体制改革远没有到位,使得上学、看病、养老等现实问题,又成为低收入群体心中最大的“远虑近忧”。
支出在上升,收入增长慢,自然会感觉钱总是不够花。因此,食用油涨价牵动老百姓脆弱的神经,引发抢购囤油也就不足为奇了。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国民收入这块“大蛋糕”不断加大,但是对于大蛋糕的分配上,仍然是垄断性企业等分得多、所得比重逐年上升,居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不断下降。1992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8.8%,2007年只有52.3%,16年平均每年下降1%。与此同时,企业收入上升16%。因此,专家指出,居民收入分配的下降,无疑是制约着居民消费水平同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改变百姓消费能力差的现状,政府不仅要关注国民收入这块蛋糕的“做大”,更应该多关注这块蛋糕是否分配得合理,理顺国家、企业、老百姓之间的收入分配结构关系。
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已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且这种差距有逐渐拉大之势。十多年来,劳动者报酬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职工工资占企业运营成本由1980年最高时的17%不断下降到2007年的11%;资本回报的比重却节节上扬。从中国与发达国家小时工资水平比较看,中国大约是0.2美元左右,欧美发达国家则是25-30美元。这种“利润侵蚀工资、机器排挤劳动”的现象造成了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
近年来,我国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未见缩小,反而不断拉大。据了解,从1988年至2007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贫富差距加大,既不利于扩大消费,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行业间收入差距也有增无减。据统计,在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央企,职工仅平均工资就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更大。
工资收入属于初次分配,而那些与工资没有固定比例的福利待遇支出并不是根据个人劳动效率和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多少进行的分配,不属于初次分配,因此也不能通过政府调节进行再次分配。这部分收入越多,越容易造成我们看到的垄断行业职工与非垄断行业职工实际收入差距扩大,也减弱了再分配补助低收入人群体的能力。
因此,很多依靠劳动挣取工资的人干得很辛苦,整天不是加班,就是在去加班的路上,但依然所得有限。而在一些垄断企业的员工,劳动付出不多,工资虽然不高,但是福利却很丰厚。上个月财政部表示,有的国企职工福利费与工资及其他成本费用边界不清,最高的福利人均超过4.46万元,在央企内部,收入差距也极其明显。
与私营企业主相比,央企高管同时身为官员的“双保险”身份,使他们没有经营管理失败的风险,大不了调走了之;而与机关事业单位高管相比,央企高管却享有“与世界接轨的”超高福利和年金。而相当一部分国家税收,都在垄断性企业职工的隐性福利中流失。
为了纠正这种税收侵蚀工资的现象,财政部日前发布《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今后企业给予职工的交通、住房、通讯等补贴将纳入工资总额,也就是说,作为职工福利的补贴,也须缴纳个人所得税。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将会提速。而只有低收入群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增长快于高收入群体,中国的收入差距才可能缩小,消费需求才会得到提振,经济结构才能趋于平衡,老百姓才不会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为涨价的油气水电而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