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澳门“回归情”
珠海拱北与澳门交界地的旗杆上每天早上都会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五星红旗下的拱北口岸联检大楼显得格外雄伟。在过去的10年里,这座16万平方米的中式建筑,迎来送往,6.4亿旅客由此进出境。澳门回归10周年纪念日前夕,拱北口岸海关改造一新的旅检大厅正式启用,当天
拱北口岸设立于1887年,而回归10年来的发展变化却远远超过此前100多年。1999年12月20日中午,珠海全城欢动,万人空巷,欢送驻澳部队从投入使用才2个多月的口岸联检大楼入驻澳门。从此粤澳合作、珠澳同城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广大澳门同胞的心中,拱北口岸不再是一座咫尺天涯的关闸,而成为一座架设在祖国母亲与澳门同胞之间的一座连心桥,她见证了两地交往更频繁,通关更畅顺的巨变。
2003年7月,港澳“自由行”政策对第一批广东4个城市开放,一年后,拱北口岸旅客量猛增逾3成,平均每分钟有100多个旅客从眼前通过。
2007年,港澳“自由行”扩展到内地49座城市,2008年进出境人次高达8227万,日均近23万人次,是10年前的3倍多。客流猛增,通关提速,监管跟进,“旅检集约化监管模式”让普通旅客感受到的不是过关难,而是更加畅顺和便捷,从澳门到珠海的通关时间从过去一个多小时缩短到了20多分钟。
与进出境旅客相伴增加的是滚滚车流。2005年,拱北口岸开始投入应用的“一站式”车辆验放系统,实现了“一次停车,三家联检”,使进出境车辆的验放速度提高了一倍。据统计:1999年经拱北口岸进出境的车辆为103万辆次,至2008年此数字已经上升到220万辆次,翻了整整一倍。
澳门市民梁小姐去年在珠海拱北购置了房产,每天从珠海到澳门上班也就半个多小时车程。对于像梁小姐这样的澳门上班族、学生或内地劳工来说,拱北口岸不是屏障,而是一条贯穿珠澳两地的便捷纽带。
永不中断的“生命线”
澳门回归10年来,拱北海关验放出口到澳门的鲜活产品达90多万吨,价值逾5亿美元;2008年一年达到12万吨,价值9000多万美元,占澳门鲜活产品市场的80%以上。拱北口岸有一条澳门居民永不中断的“生命线”。
这是澳门回归10周年前夕一个美丽的黎明。太阳还没有从拱北湾海面上升起,手挽手的珠澳双城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
凌晨4时30分,记者刚从珠海市斗门区蔬菜基地下车,扑面而来的竟是一派繁忙的装车景象。满地的60多个品种新鲜蔬菜,菜心、芥菜、麦菜、生菜等绿色蔬菜应有尽有,连北方产地的土豆、红薯、淮山也一应俱全,工人们熟练地进行分类、自检、装箱、称重。装筐的蔬菜个头均匀,摆放整齐。上百吨新鲜蔬菜全都在集中装车后运往拱北口岸过关出口澳门。
凌晨5:40分,所有这些带着露珠的蔬菜都已装车完毕,开始启运。珠海市溢骏行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敏告诉记者,他经营这家产供销一条龙的供澳蔬菜公司已经22年,10年前澳门回归时,公司业务量每天只有2车,货运量不过8吨。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回归不仅仅使隔阂了400年的两地感情问题得到化解,而且还给两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共同繁荣和无限商机。10年来,随着澳门居民日用生活品需求的增加和大量游客的涌入,溢骏行每天至少要发6车20多吨农副产品到澳门,他的蔬菜基地早已从珠中江延伸到湖南、山东等地。
凌晨6时许,拱北口岸海关的货车通道口上就整齐地排满了上百辆装满内地新鲜蔬菜瓜果、家禽家畜和水产品的大货车。
早晨7点。庄重威严而不乏热情的海关关员们像往常一样风雨无阻、不差分毫地上岗开闸,验放过境车辆。宽敞整洁的口岸报关大厅顿时一片繁忙,办完检验检疫手续后,报关员们纷纷把填写好的载货清单交给海关工作人员。报关员刘玉如对记者说,澳门回归以来,供澳鲜活产品品质越来越高,出口量越来越大,海关通关环节始终保持着快速、畅顺。
(本报珠海12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