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调结构 扩消费 促转变

2009-12-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咏梅 卫兴华 我有话说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运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提出了关于调整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要求,并做出了新的规划。

保持宏观经济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突出

五个“更加注重”

我国采取“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了明显成效,率先实现了经济总体回升。但面对国内外现实经济形势,我国有必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经济环境仍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仍承受着来自国内外的诸多挑战和严峻考验。从国际形势看,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退,世界经济全面复苏曲折漫长,外部需求仍受到一定抑制。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民间投资不足和消费需求不旺的格局还未根本扭转,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投资效率不高和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仍很突出。各种复杂因素使得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靠。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既要重视解决短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也要兼顾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统一需要解决质量、效益、速度的协调问题,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理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既是我国应对目前国内外复杂环境的科学决策,也是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协调统一的战略性决策。

质量和效益是经济增长的根本要求,也是推动结构调整的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途径与保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重视自主创新,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有效增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也是扩大消费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而稳定又是改善民生的条件。民生的改善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通过经济发展来实现。兼顾扩大内需和开拓国际市场,统筹国内外大局,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五个注重”的核心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投资结构、行业内部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都需要统筹协调发展。当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重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行业内部结构。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到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也就是说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要适当加大对投资结构的调整。既要防止投资失控,形成新一轮重复建设和低效益投资,也要照顾已有投资项目和加大对具有拉动作用的重点项目的后续支持力度。一方面,财政政策的支持重点主要考虑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的产业群,特别要加大对新能源、医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投资,形成新投资热点;另一方面,要通过信贷支持、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加强对科技研发投资的支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创新,引导和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培育带动新增长点。

在货币政策实施上,一要合理安排货币信贷规模,控制货币信贷过快的增长速度,防止资产泡沫风险及低效益投资;二要优化信贷结构,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因势、实时、灵活地调整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引导投资方向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世界经济正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方向发展,我国也需要通过结构调整,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要重视发展环保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高科技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要与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提升相适应;要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消费需求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与扩大消费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有助于减少经济增长对外依赖的程度。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体现了对消费需求的重视。

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及资本回报率偏高而劳动回报率偏低的结构失衡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2009年我国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为4个百分点,而投资贡献了7.3个百分点。在经济发达国家,工资一般占企业运营成本的50%左右,我国则不到10%,发达国家的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一般在55%以上,我国不到42%,并呈下降趋势。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制约因素。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出台了增加农民收入、调高个税起征点、提高城市低保及最低工资标准等政策。2009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文化等的民生支出也达到了7284.63亿元,增长29.4%,这为缓解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收入分配不合理、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还未扭转,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富裕阶层的消费意愿较低,广大劳动阶层有实际需求但支付能力不足,难以拉动总需求,因此扩大内需政策的效果还未有效实现。目前看,收入分配不合理特别是中低阶层劳动者收入水平过低是导致我国居民总体消费倾向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一方面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企业利润增长的同时,初次分配领域中劳动者工资也相应增加,进而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增强工薪阶层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支付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全民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建设,减轻居民支出负担,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创建居民持续消费的有利条件。

此外,以城镇化扩内需是此次会议提出的一个新思路。中国目前城镇化率不到50%,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以加快城镇化为切入点,让更多农民进入城市,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这项改革有利于调整城乡二元结构,对结构调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都将产生积极作用,更会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解决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根本落脚点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路子,拖延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了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进步缓慢、产品质量低等问题。必须客观看到我国在经济增长问题上的不足:一是目前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入的增加,仍具有较强的粗放型增长特征;二是生产技术水平偏低,劳动者素质结构改善缓慢,劳动生产率低下;三是增长速度很快,但增长质量和效益相对低下。妥善处理经济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改革开放30年来更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高速的经济增长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打下了基础,但我国的经济效率却较低。据世行测算,我国拥有全世界25%的从业人员,创造的财富只相当于世界总份额的3.22%。此外,“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还加大了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基础还是不坚实的,从长远看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推进科技创新,从体制入手加大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大力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推进科技创新还须改变科技管理体制和加大科研投入。科研投入应向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倾斜,集中优势生产要素,启动一批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技项目,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在体制上要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构筑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应转变观念,切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