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金溪县委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孔子学院、江西省社科院协办的“纪念陆象山诞辰8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陆象山故里江西省金溪召开,来自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围绕陆象山心学的当代价值展开了学术讨论。
象山心学与禅学
自朱熹与
象山心学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陆象山的教育思想历来受学者关注。江西师范大学郑晓江教授在发言中通过比较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与陆象山《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指出陆象山的“义利之辨”是为了对治当时官学教育“止于记诵,缀辑无根之语”,仅仅以道德理想主义立论的弊端。这对反思我们目前教育的支离状态提供了借鉴。他通过考察学统、道统与政统关系的历史嬗变,说明了书院教育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不以世俗功利为目的求道、传道、行道的场所,这种方式得以维系的原因在于参与者有共同的文本和语言。这种范式虽然在现代社会遇到了挑战,但是为精神生命的成长保留一片自由的空间依然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一味强调知识和技能教育,忽视生命教育而带来的痛苦正在考验着中国的父母们。天津工会干部管理学院陈寒鸣教授指出,陆象山主张“人生目标是如何做人而非如何作书”,为己而学的超拔世俗的精神与当今为功利熏染的学习活动形成鲜明的对照,为教育的反思提供了传统资源。
象山心学研究的新视角
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王立志副教授从心灵生态的角度讨论了怀特海过程哲学与陆象山心性论的关联性,指出陆象山心学从根本上讲是心灵生态培育的问题,心灵世界的健全是对治外部尘嚣的根本,心灵世界的和谐是行动和谐的前提,心灵生态的培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在中西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阐发中华古学要从新的时空视点观照旧材料,以培育心灵生态为研究问题的导向,以自明明人为践行的起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院陶秀?教授从中西交流史的角度讨论了陆象山的启蒙精神,认为朱熹和陆象山之争实质上是保守主义和启蒙主义之争。他指出莱布尼兹的学生沃尔夫写的《中国的实践哲学》一文内容接近陆王心学,沃尔夫的学生康德写的《实践理性批判》与陆象山心学有异曲同工之妙。陆象山上承孔孟,下启王阳明,陆王心学是中国儒学精神的真正体现,不仅对韩国和日本的思想和社会变革产生过重大影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都是陆王心学的推崇者。在物质生活膨胀的时代,陆王心学无疑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