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报光明专论在澳门知识界产生积极反响

2009-12-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杨连成 我有话说

本报珠海12月22日电12月19日本报在头版发表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齐鹏飞的“光明专论”《努力开创澳门更加美好的明天》一文,在澳门知识界引起热议。澳门中联办当天下午带到庆祝澳门回归10周年大会筹备处的150份光明日报立即被会议嘉宾、专家学者和粤港澳媒体记者们索取一空。

澳门理工大学副教授、澳门“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禹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说,光明日报的专论文章发表得太及时、太深刻了,尤其是文章披露的“新澳门”第一个十年各方面数据太解渴、太重要了,不仅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当天与会嘉宾和澳门学者们对澳门十年成就全面了解的愿望,而且对“澳门新纪元”的开创之路和“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有了清晰而具体的感悟。王禹说,十年前,包括一些澳门学者在内的许多澳门人对“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还存在着抽象化、符号化和片面化的模糊认识,对中央关于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还存在着观望和怀疑态度,专论的作者援引澳门回归十年来所发生的一系列澳门人都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实和一连串准确无误的数据,揭开了人们心头的疑虑,廓清了“一国两制”条件下澳门的发展路向和长期保持繁荣稳定的体制保证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尤其是对新旧澳门的鲜明对比,对澳门博彩旅游业与经济适度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对澳门近十年来在世界发展格局中形成的“区域性经济贸易服务平台”地位的论述,既让人耳目一新,也令人十分信服。

澳门科技大学教务长陈乃骥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澳门的大多数学者和广大澳门市民一样,任何理论研究和新鲜提法在澳门都被赋予了相应的生活现实色彩。我们这次看到的光明专论没有过去常见的一般理论文章那样高谈阔论、引经据典和繁琐沉闷的论证推理,连一个词语注释都没有,读起来感到亲切、实在,而又具有理论的深刻和历史的感动。希望今后在光明日报上多读到这样具有平民化视角和知识化深度的理论文章。

参加12月20日澳门回归1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直播报道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温广为和珠海特区报记者陈惠贤、温希等新闻同行从当天的会场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说,得知澳门中联办值班室和大会会务组送来了论述十年新澳门的光明日报专论,现场很多中外记者都纷纷打听去哪里找这篇光明专论,当本报记者告诉他们可以上网下载12月19日的光明日报时,他们就在等待大会开幕的间隙时间里通过无线网络,用随身携带的电脑上网查看光明专论全文。“打开光明网网页一看,真的就像下了一场及时雨一样,一下丰富了我们对庆祝大会的报道内容和背景评述,相信参会的领导和嘉宾看到这篇文章后也会产生如记者一样的感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