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24日电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今天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审计署日前对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措施情况及效果进行了审计调查,抽查的1665个中央投资项目总体情况较好,没有发现用于“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和党政机关办公楼的建设,也没有发现重大损失浪费的情况。
据介绍,今年9月至10月,审计署组织1000多名审计力量,对17个省(区、市)和6个中央级的部门、单位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措施情况及效果进行了审计调查,重点抽查了1981个项目,其中中央投资项目1665个,地方政府投资项目105个,社会投资报政府备案或者核准项目211个。
董大胜说,从审计调查的情况看,中央政府各个部门一年来密切配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政策措施。地方政府也都积极贯彻中央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些配套政策,一些项目的执行和进展顺利,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促进了地区的就业,一些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也明显得到加强。
董大胜同时表示,审计署在审计调查也发现了六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些地区和项目的配套资金还没有完全落实,最高的地区配套资金有40%还没有落实。这是因为地方政府,特别是市、县级政府的财力比较紧张;有些工程进度还不一定马上需要配套资金的进入;地方把有些资金投入到了他们认为是更加必要的项目,没有投入到中央建设项目上。
二是有些项目在立项审批或者建设的过程当中执行国家有关土地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不够严格,有一部分项目存在着土地未批先占或者超面积占用土地的情况,有些项目环境评价的手续不够完备。
三是有些项目建设单位没有经过批准就改变了设计和建设规模、降低了建设标准,或者改变了项目用途,使这个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建设效果。
四是在建设资金的管理使用上还存在着少量挤占挪用现象。
五是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将中央代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优先用于中央投资项目,而是用于安排地方项目的建设或者其他方面。
六是通过地方政府融资的建设项目负债率比较高,这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一定的债务压力和财政风险。
董大胜说,对这1981个项目的审计调查情况正在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署会在适当的时候对社会公告这次审计调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