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践行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已经证明,不折不扣地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正确之路。
2003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25年。经济高速
“民工荒”是近年来城乡发展差距问题引起的频发现象,由此可以看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宏观政策实施的效果。民工荒是怎样产生的?2004年初,中央决定在十几个省开展以减免农业税并从根本上消除摊派的农村税制改革,开始实施对农产品直接补贴政策。当年秋季发生了第一次民工荒。2005年12月,中央决定自2006年起全国免除农业税,几个月后又一次发生了明显的民工荒。2008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后将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小麦、玉米、稻谷、棉花、油菜籽等主要农作物提价水平大约在15-20%左右。2009年春节前,大批农民工返乡。尽管国际贸易萎缩影响了沿海企业的就业需求,但依然在夏天出现民工荒。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经济现象:1996年到2003年,农民工就业最集中的制造业和建筑业中,前者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6.7%,后者年均增长7.5%。而2004年两行业职工年均工资增长率突然提升到12.3%和11.3%,增速分别提高84%和51%。2005年两行业平均工资增幅维持在2004年水平。2006年平均工资增幅又分别为14.0%和14.4%,增速提高14%和27%。
显然,国家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东部地区出现民工荒、农民工所在行业职工工资增幅明显抬升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惠农政策直接提高了农民纯收入,导致农民务农积极性提高,外出打工意愿降低,可接受最低工资底线上扬,形成民工荒,并促成工资水平提高。据计算,国家每年免除的约1000亿农业税,加上数百亿的农产品直补,可使每个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提高4-5%,城镇企业工资水平提升速度提高20-30%,农民工务工工资总收入提高。到2007年,农民家庭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从1995年的22.4%提高到38.6%,增幅达73%。与此同时,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3.27:1,仅比2003年扩大1.8%,基本抑制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的趋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的成功实践无可辩驳地说明,科学发展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和深入贯彻落实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