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川上叹什么
俞志慧在《学术月刊》二○○九年第十期撰文指出,自古以来,人们对《论语・子罕》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着多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在战国到西汉时期,人们依循“君子比德”的思维模式,视“逝者”为一往无前、勇猛精
论忙与闲
贡华南在《社会科学》二○○九年第十一期撰文,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梳理了对“忙”、“闲”的理解。作者认为,“忙”展示的是生命之失序、无序。手忙脚乱源于生活失序,生活失序源于人心失序、自性迷失,进一步则由于人道退隐,其最终根源则是天道退隐。或者说,由于不信天道,人道由人自我确立而陷入意志之争,由意志确立生活之序而放纵知识、欲望,从而造成人心及生活失序,人人忙个不停。而“闲”是对“忙”的超越,是无序生命的有序化,是秩序的呈现;从根源看,“闲”是天道、天理呈现于世界,流行于人世、人心,是人道呈现。唯有修“闲行”为“闲德”,方能真正拥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