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在部队干了18年的贾东亮放弃了留在部队里继续晋升的机会和舒适的城市生活,怀揣着10万元复员费,来到广东省西北部的小山上,承包了200多亩土地创办了八一生态农场。
从少校军官到农民,贾东亮职务没有了,待遇没有了;住的是破旧鸭棚;没有路,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夏天与蚊蝇毒蛇为伴,冬天寒风相随。周围条件艰苦没有难倒贾东亮,在部队的18年让他比一般人都能吃苦。但是事业上的打击却让他感到了不小的压力。
尽管从小在农村长大,受过当园艺场副场长的父亲的影响,但是真要自己来搞农业,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创业之初,“手里一开始有点钱,什么都想干”的贾东亮摊子铺得有点大,他在农场里种了各种果树,养了鸡鸭鱼狗。直到1999年那场霜冻,一下子把他冻醒了,一年的辛勤劳动一夜化为乌有,十几万元投资打了水漂。
那场霜冻以后,贾东亮根据广宁当地的气候和市场需要,他决定种植沙糖桔。1998年前,广宁零零散散有一些沙糖桔,但规模化种植还没有。贾东亮成立了广宁第一家百亩以上的果园,现在广宁县已经发展为中国惟一一个沙糖桔之乡了。
通过多年的创业贾东亮意识到:办农场光有力气还不行,还要懂科学,要有市场经济意识。一是调整产业结构,由过去追求数量变为现在以品种取胜,以质取胜,坚持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变”的发展思路。比如在养殖上,“别人养肉猪,我就卖猪苗,人家搞猪苗,我就养种猪,现在大家也都有种猪,我就养野猪。”二是注重品牌效益,在深加工和精包装上狠下功夫,先后申报了“西贝”牌和“东亮”牌商标和绿色食品标志。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广东、浙江、吉林、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市。
“1999年遇到冻灾,如果不是镇政府拿出4000元慰问我,帮助我恢复生产,很可能我就走了。他们能把最大一笔慰问金给我一个外乡人,让我很感动,最终留了下来。同样,没有当地群众的关心帮助和融洽相处,我的农场也不可能建起来。”
致富后的贾东亮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他的乡亲们,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积极动员退伍军人和党员群众走耕山致富的道路。他热情地帮助广大果农和养殖户解决技术难题,并把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在八一农场,没有商业秘密:“养鱼要养贵的,市场卖得好。佳帝鲈、绢鱼、丁桂鱼等,20多元一斤。”连最大的“核心机密”――野公猪,贾东亮也经常带人去看,从配种到饲养,手把手地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