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万里长城万里长

2010-01-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董耀会 我有话说

万里长城是沉淀了人类文明精神资源和物质财富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见证

世界遗产万里长城是沉淀了人类文明宝贵精神资源和物质财富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见证。所以,我们今天把长城这座伟大的古代建筑,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在中国历史上

是作为军事斗争的产物和永久性防御工程而存在的。长城是由绵延伸展的一道或多道城墙、一重或多重关堡以及沿长城密布的烽燧、道路、各种附属设施,巧妙借助天然险阻而组成的,并以城墙为线、以关隘为支撑点的点线结合、纵深梯次相贯的巨型防御体系。由于不同朝代的长城,长度都在千里甚至万里以上,从总体上看,长城是一条线式既长且大用于军事目的的防御工程。

长城是中国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后,向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的首批六项世界遗产的第一项,1987年获得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批准通过。长城是文化遗产,截至2009年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共有890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有689项,可见文化遗产所占的比重很大。我国的38个世界遗产中,文化遗产占27项。

《世界遗产公约》规定,重要的文物、建筑群、遗址可以作为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执行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准则》规定,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六项条件中的一项或几项方可获得批准。中国长城以符合全部六项条件中的五项的绝对优势,顺利获得通过。

这五个条件是: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因为世界遗产的六项条件中的第五条,讲的是“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所以与长城无关。

长城具有防御扰掠、开发屯田、保护边远地区、开拓丝绸之路、保护商旅往来等历史地位和作用

长城的修筑延续了两千多年,长城开始修筑的时期,大部分在公元前7世纪前后。其时正当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互相兼并的结果,出现楚、秦、燕、齐、韩、赵、魏等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家。这些国家经常有些冲突发生,它们彼此之间为了互相防御,便在自己的领土上修筑起一道或数道高大的城墙。

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和齐国,修筑的时间约在公元前7世纪前后。到公元前4世纪前后,燕、赵、秦、魏、韩各国相继修筑互防的长城。

公元前4世纪前后,我国北部地区的燕、赵、秦等国,和我国境内北方的游牧民族东胡、匈奴等相邻。那时匈奴正处于奴隶制阶段,奴隶主贵族经常掠扰燕、赵、秦三国的土地,抢夺牲畜和人口,严重妨碍着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所以这三国又在其北方修筑了防止东胡、匈奴南下的长城。

后来,秦始皇又在这三国长城的基础上进行连接和修筑,便形成秦始皇的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以后,经西汉、东汉、北魏、北齐、北周、隋、辽、金、明各代,都大规模地修筑或增建长城。其中尤以汉代和明代长城规模最大。明代修筑的万里长城工程量最大,工程质量也最高,但随着明王朝的崩溃,万里长城也开始从军事意义上,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美国总统尼克松游览长城时深有感慨地说:长城太伟大了,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伟大的长城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签署30多年来,影响越来越大。公约所倡导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社会文明发展的潮流。同时,世界遗产也给遗产地带来巨大的宣传效应,推动了遗产地的旅游发展。进入新的世纪,长城的军事功能已经完全消失了,但长城所蕴涵的文化功能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长城旅游越来越热,应该说是件好事,既传播了长城文化又促进了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长城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共2000多万人,仅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就超过了600万。

游人游览长城、感受长城,满足的是精神上的需要。长城上的每一块砖应当说都是普通的,但是这些普通的砖所筑成的万里长城却是伟大的。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都是由一个个普通的人所构成,由一代代普通的人所构成。平凡构成伟大,伟大出于平凡,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外游人在游览长城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美国总统尼克松游览长城时深有感慨地说:长城太伟大了,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伟大的长城。

摄影张民

(作者为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