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社科院举办“经学史研究”专题报告

2010-01-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郑任钊 我有话说

近日,台湾学者林庆彰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做了题为《民国时期的中国经学史研究》的学术报告。

林庆彰认为,中国经学史的源流是相当长的。经学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儒林传》。此外,《经典释文》的序录以及明代吴继仕的《六经始末源流》、陈澧的《东塾读书记》也都有经学史雏形。

中国第一部经学史应该是清末刘师培的《经学教科书》,作于1905―1906年间,分两册,第一册就是经学史。稍后则有皮锡瑞的《经学历史》。

林庆彰认为,一本经学史要把经学的文献处理好,最重要的就是要反映出经学史的分期。一般经学史的分期大体上都是根据时代的更递。像刘师培的《经学教科书》就分为先秦、两汉、三国南北朝隋唐、宋元明、近代五个时期。这种分期,林庆彰认为有很大的不足,因为很多经学新的思潮或者新的发展,往往在前一个朝代的末期就已经开始了。有时候两个时段的学风几乎是完全一样的,不能因为朝代更递就把它切断来谈。

对经学史的分期安排比较合理的,还是皮锡瑞。林庆彰认为,皮锡瑞的《经学历史》是按经学的内在的演变来分期的,分为:经学开辟时代(孔子删六经)、经学流传时代(孔门弟子)、经学昌明时代(汉武帝时)、经学极盛时代(汉元帝、成帝时及东汉)、经学中衰时代(东汉末、魏晋)、经学分立时代(南北朝)、经学统一时代(隋唐)、经学变古时代(宋代)、经学积衰时代(元明)、经学复盛时代(清代)。大体来讲,这种分期虽然还有可以讨论的地方,但对经学史的研究是比较有帮助的。

林庆彰还总结了民国时期经学史研究的局限,认为民国时期的经学史著作,基本上篇幅都相当短小。后来因为经学史研究的衰落,从抗战以后更是没有出过一本像样的经学史著作。其次,这些著作中,只有人名、书名,缺乏对经说的评论和诠释,没有对经学专家作比较深入的讨论。第三,对某些时段经学的研究没有能够给它一个定位,没有总结出一个时段的特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