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认真钻研原著提升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2010-01-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秦宣 我有话说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的编译出版,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权威教材和基础文本。作为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到底该如何学习和运用这两套文集呢?

――要明白“重读经典”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任

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要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仅仅阅读教材或二三手资料显然是不行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原原本本地精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从原著圣殿里去探寻大师本人的思想。“五四”时期,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就是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的原著翻译和阅读开始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出版和学习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大多是通过学习《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走上革命道路的。只有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弄清楚哪些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才有可能纠正人们思想中的错误认识,澄清人们思想中的模糊认识。如果不学原著,我们的理论研究和思想宣传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而失去深厚的根基,偏离正确的轨道。《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精选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著作,既全面反映经典作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又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既系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又重点突出了与我国现实紧密相关的篇目,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

――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经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价值,往往并不单纯取决于经典本身,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学习者和实践者对经典所采取的态度。学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首先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培养对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兴趣。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学者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强大的精神支柱。邓小平曾说:“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坚持社会主义对中国也十分重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985页)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必然需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正确的理论指导。只有真信,才能真学、真用,才有可能把毕生精力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才有可能产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精品,才能出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大师”。只有真信马克思主义,才有可能敢于“坚持马克思”、“捍卫马克思”;当马克思主义面临新挑战时,敢于用新的观点“超越马克思”。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恩格斯说得好:“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636页)马克思主义不仅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要求,而且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本质规律,其革命性和科学性是高度统一的。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传遍全世界,之所以不可战胜,就在于它是科学,为无数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人们所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集中体现在创立者的原著中,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实质和精髓,也都集中凝结在原著中。所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站在追求科学真理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度,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真正提高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要掌握“读懂经典”的方法。如何才能读懂经典,这是青年学者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要读懂马克思主义经典,必须“走近马克思”、“走近列宁”,要深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处的那个时代,学会“与伟人对话”,了解他们思想发展的脉络。列宁说得好: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放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去考察。要潜心研究他们的基本观点,了解哪些是经典论述中带有规律性的科学结论,哪些是经典作家根据当时和当地的形势所作出但现在可能已经过时的个别结论;了解哪些是我们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超越的理论判断。要通过“走进马克思”、“走进列宁”,通过阅读原著进入著述者的内心世界,充分挖掘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实质,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为此,在读经典原著时,还不能忽略了各篇文章的背景材料。《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各卷均附有注释以及人名、文献和名目等各种索引,所有的注释和索引都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修订。为了加深读者对文集内容的理解,编者还重新编写了全部著作的题注,简明扼要地概述了各篇著作的主要观点。为了让读者了解和研究这些著作在中国翻译、传播的情况,编者在对各篇文献写作出版情况的说明中,特别增加了对重点著作中译本的介绍。这些辅助材料也应该成为学习原著的重要参考资料。

――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学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善于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毛泽东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页)那种单纯为了学理论、为了背诵和卖弄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词句和学问而学习经典著作的态度和方法,是毫无意义的。马克思不可能为解决他去世后一个多世纪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决不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成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决不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成不变的戒律,决不期盼从马克思主义本本中觅得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做出符合时代需要、国情需要和现实需要的理论创造。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实践,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力争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既要反对轻视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主义倾向,又要注意克服脱离社会实践,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倾向。

――要有浓厚的问题意识。一个真正的学者,必须具有浓厚的问题意识。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创新理论的思维从哪里开始?只能从问题开始。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理论创新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不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衡量创新能力高低和学术水平高低的关键。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289页)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A・爱因斯坦、L・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年版,第66页)无数事实表明,重大的现实和理论问题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起点,马克思主义正是在不断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中获得发展的。读经典原著,不能为读而读,而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比如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到底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的逻辑结构是怎样的?经典作家在他们那个时代、在他们所处的那种情况下究竟说了些什么?是如何说的?为什么会这样说?说的这些观点到底对还是不对?这些观点提出之后又有哪些新发展?这些观点在今天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我们在学习原著过程中必须弄清楚的问题。

――要有宽广的理论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功底。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先进思想的集大成者,它充分地吸取了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一个彻底而严整、丰富而宏伟的思想体系。它在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各个领域,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足够战胜各种谬误的唯一科学的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这些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内在联系、浑然一体的,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高度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各领域的理论成果是在他们翻阅了数十倍于其成果的各种资料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革命斗争实践中,经过深思熟虑获得的。因此,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还必须具备宽阔的理论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列宁说得好,“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这就要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实践,去孤立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要熟悉原著,还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解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不仅要通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掌握经典马克思主义,而且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各个时代发展的新成果,尤其是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不仅要立足中国、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且还要面向世界、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状况,了解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前沿状况,充分借鉴和善于吸取世界各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研究成果。

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在告诉人们他取得惊人学术成就的奥秘时说:我欣逢伟大时代,有幸亲历许多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变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兴盛,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奋力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这是一个呼唤马克思主义大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产生思想大家和文化大师的时代。中央正在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的理论工作者,一定要珍惜党和人民创造的条件,珍惜时代和社会提供的机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蕴涵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遇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