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与西部其他省区市相比,贵州也在很多方面落后,是西部的‘西部’。”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贵州省省长林树森第一句就坦然面对现状。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和一个“三不沿”的内陆省份,贵州面临诸多发展“劣势”。正是因为清醒正视“欠发达、欠开发”的严峻形势,贵州省
下力气打基础,为长远发展装备“引擎”
对于山地丘陵占全省国土面积93%的贵州来说,不改变全省的交通格局和公路现状,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无从谈起。
林树森说,特殊的自然环境使贵州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落后。2000年贵州公路通车里程仅3.4万公里,而这10年平均每年增加1万公里,目前已超过14万公里。10年前,贵州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只有0.3亩,处在全国“挂末”水平,而目前这一数据已经增至0.58亩。
“地无三里平”的贵州,修建公路、铁路等投资和难度都更大。据测算,贵州高速公路修建成本每公里高达6000万元至1亿元,但贵州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入,加大财政投入,从2008年起,省财政安排10亿元交通建设资金,并确保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
贵州目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88公里,2013年可以超过4000公里,林树森说,全国目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000公里的省份只有5个,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未来10年,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贵州发展的重点,除了正在建设的贵广快速铁路,国家已经批准贵州建设贵阳到昆明、长沙、成都、重庆的高速铁路,5条铁路在贵州境内超过1250公里,省会贵阳通往全国的“7小时快铁交通圈”正在加速变成现实。
贵州年降水量1100至1300毫米,地表水资源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但又十分缺水。林树森说,山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导致天上的降雨都变成地下水流走了。即使形成了径流,由于高山峡谷地形深切,取用难度大、成本高,形成“工程性缺水”。
“总有一天贵州工程性缺水会得到根本解决,将来水资源还会成为贵州的后发优势”,林树森说,一直到2005年,贵州省级财政用于水利的资金才2亿多元,这几年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下,贵州加大水利投入,2009年已达50多亿元。黔中水利枢纽工程2009年底开工,成为西部大开发以来继百色水利工程后西部地区第二个大型水利工程。“十一五”以来贵州解决了7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人口人均增加了0.21亩有效灌溉面积。
啃扶贫“硬骨头”,让百姓分享更多发展实惠
贵州是中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西部大开发10年来,随着中央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贵州本身财力的改善,全省的民生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西部大开发政策带来的实惠。
林树森说,2009年国家提高扶贫标准,贵州贫困人口由324万增加到585.4万人,贵州将农村低保补助标准提高到1196元,省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23.24亿元,一次性全部下达到县,平均每个县每年用于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资金达3000多万元,而10年前贵州很多县财政开支也才3000万元左右。
2008年初,贵州遭遇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下,贵州成为全国首个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林树森说,中央将安排贵州40亿元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为了把中央安排的资金用好,不辜负中央的亲切关怀,贵州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拿出60亿元用于配套。
“每一户房子都有3张照片存入档案,从最贫困、最危险的农房改起。”林树森说,2008年贵州开展了万户试点,2009年又完成20多万户,过几年就可以把第一期88万户一级危房改造完。为了用好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确保真正见实效,省委、省政府专门制定了问责制度。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一些在外打工的人,都赶回来修房子。
目前,贵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已达到94.25%,超过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2000年,贵州“两基”人口覆盖率仅为35%,低于全国50个百分点,2006年贵州终于实现“两基”攻坚目标,成为西部地区第二批全面实现“两基”的省份。
追求“可持续”发展,宁可慢一点也不自毁优势
“贵州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就是到现在还没受什么污染。”林树森说,只要充分利用好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加快改善交通物流、水利等基础条件,充分发挥生态保存良好的优势,贵州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贵州森林覆盖率历史低点曾降至14%左右,这些年贵州大力加强生态建设,森林覆盖率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目前已经超过40%,青山绿水已经成为贵州的“深度优势”。
物流成本降低,土地没有污染,“绿色农业”正在形成贵州新亮点。林树森说,目前贵州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200多万亩,蔬菜种植平均给每位农民带来466元收入。在东部地区土地受到污染的情况下,贵州绿茶品质很好,沿海地区的投资者到贵州建茶园。
在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的同时,贵州坚决对污染说“不”。贵州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林树森说,对于高耗能产业,从贵州的特殊省情出发,如果该产品生产的单位能耗能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甚至平均水平,在贵州生产就是贵州的优势。比如贵州铝土矿丰富,又有电力优势,只要电解槽生产水平比较高,贵州生产电解铝就有竞争力。但对污染企业是绝对不能开口子,这是一条时刻警惕的“高压线”。
“一个地方的发展首先要有系统思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林树森说,不坚持科学发展,最终还是要吃亏,这个经验是贵州应该坚持的。我们不追求表面的“快”,每件事情并不盲求立竿见影,关键是要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是贵州的发展目标。
从“边缘化”到“左右逢源”:新起点寻找历史“新方位”
林树森说,西部大开发10年,是贵州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10年中,贵州GDP从900多亿元增长到3600多亿元;财政收入从130多亿元增加到780亿元;“西电东送”工程使贵州新增电力装机2114万千瓦,相当于从建国到2000年电力装机综合的4.27倍;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000年的2.5倍和2.2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州在寻找新的“历史方位”。林树森说,虽然贵州地处西南交通枢纽,但由于贵州铁路标准低,周边省区市都不希望经过贵州,铁路大提速也甩掉了贵州,使贵州加速边缘化。贵广快速铁路通车后,贵州到广州铁路在途时间3小时左右,这条路通了后,局面就全打开了。将来贵阳至广州、贵阳至昆明快速铁路和已建成的昆曼国际公路连接在一起,将形成一条连接泛珠三角地区和东盟的国际旅游大通道。
这些大通道将极大地缩短贵州与珠江三角洲的时空距离,也将改变贵州与东南亚的联系,贵州发展将从“被边缘化”变为“左右逢源”。林树森说,以贵阳为中心的大通道,一头是经济活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都很强的珠江三角洲,一头是拥有丰富资源,发展潜力巨大的东南亚地区,而这条大通道沿路3000多公里有众多旅游景点,包括阳朔、桂林、黄果树等,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条旅游线。这条陆路大通道打通后,东盟与珠江三角洲就能通过陆、海、空全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贵州不会永远落后。”林树森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把交通、水利、石漠化治理和污染防治作为四大基础性工程,只要把基础打好了,把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好了,贵州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肯定会有大的提升,我们就能把一个山川秀美、团结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贵州呈现给所有关心、关注、关爱贵州发展的朋友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