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开始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2010年初,各地纷纷推出了针对职业教育的各项优惠措施。随着诸多“利好”政策的出台,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腾飞的时机。
然而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的“底气”明显不足。究其根本,在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
专业设置紧跟社会“潮流”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已经超过1000万,在校生逾3000万人,占据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下职业院校“抢眼”的就业数据也令人惊叹不已。选择职业教育、学得职业技能,已然成为许多人规划人生的起点。
然而,数据上的“辉煌”并不能掩盖职业教育面临的“窘境”。其中,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专业学习与现实需求脱节,致使许多职校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得不“从头再来”,丝毫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优越性,更难以使职业教育获得社会和企业的真正认同。
对于办学时间并不是太长的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而言,紧跟社会“潮流”始终是专业设置的“信条”。学校创办者叶念乔和他的同事们深知,社会接受与认同将直接关系到自己创业的成败。1995年创办之初,学校就将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以社会需求确定专业方向。他们首批开设的“计算机”和“幼师”专业,就是经过细致市场调查的结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拥有了29个专业,涵盖工科、经管、外语、艺术等个大门类。其中,不乏模具设计与制造、室内设计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产品造型设计这样反映社会潮流的专业。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学校位于世界制造业中心“珠三角”,那里拥有世界上最为密集的制造业集群,也由此产生了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为了紧跟世界制造业潮流,学校陆续开办了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管理等多个专业,将社会需求有效转化为学校的办学动力。
2007年1月1日,国家财政部制订的新会计准则开始实施,此举使具备国际财务知识的会计人才成为“抢手货”。为了抢占这一人才“高地”,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加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并计划以此为基础辐射带动会计与统计核算、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发展。近三年来,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需求人数与实际就业人数比例一般在1:2左右,有些单位甚至一次性“预订”多名毕业生。
这几年,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保持每年新增3个左右专业。根据规划,学校今后五年的专业发展将逐步从数量扩张为主转变为质量建设为主的轨道上来,以专业建设带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形成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科学合理、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专业结构,专业数目达到40个左右。
教学过程融入职场“实战”
每年到八九月份,都会看到大批的货车、吊车、叉车频繁进出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各种数控、模具、汽车配件、机电设备被运进实训大楼……这些装备,都是学生们进行现场实践操作的“武器”。近年来,学校根据教学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各种教学仪器设备,旨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走入职场之前尽早进入“实战”状态。
职业教育既然是一种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模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让所学知识能够“用得上”。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不仅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调整教学计划,还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将职场“实战”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制胜法宝”。
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在课程设计和教材开发阶段就已经开始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校要求各门课程都必须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改革与建构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理念。与此同时,鼓励学校教师与行业专家合作开发创新型教材,以适应“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鼓励教师开发包括纸质教材、音像媒体、网络课件、教学素材库、电子教案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立体化教材。
要想“士兵”在实战中获胜,“指挥官”的实战经验必不可少。学校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通过参与实训室的建设和改造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获取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认证。与此同时,积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比例。《运输包装》课程更是直接将课堂搬到实训室。教师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实现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的全面结合。
实习与实训,是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实训的形式与内容更具特色,也更有实效。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课程组教师推出了“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充分体验职场的运行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以真实企业的营销活动为载体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要对合作企业的营销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还要利用分析结果对该企业的经营定位进行评价,最后应用本课程专业知识对企业的营销战略进行设计并付诸实施。全过程下来,犹如亲身运营一家企业,实践操作能力大为提高。一位经历了“实战”洗礼的同学说:“经过这次‘演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近几年,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拓展学生的实践范围,与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番禺、南海、东莞、顺德等珠江三角洲地区1000多家企业建立了友好作关系,与150多家企业签订了互为基地协议,在6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学校创办至今,已有近30000名毕业生经学校的分配和推荐在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的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工作,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8%以上。2009年11月28日,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招聘会,3300多毕业生引来了6000多个岗位,平均一个人可以“捡”两个岗位。
培养目标符合企业“期待”
基于自身生产发展的需要,企业对于人才总是有着许多“期待”。这种“期待”既包括实际操作的能力,也包括学习提高的能力,甚至还希望他们具备相当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对于现代职业院校而言,只有尽一切可能满足企业的这些“期待”,才能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东连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西接粤西及海南、广西,北边与粤北地区相连。身处其中的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犹如一座架在广大内陆腹地与“珠三角”之间的桥梁:一面是渴望学得技能有所发展的学生,一面则是渴望引进人才实现效益的企业。
为了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直接接轨,学校邀请相关企业一起制订专业课程标准,将用人单位的“期待”有机融入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目前,学校的一批“品牌专业”,如灯具与环境照明设计、数控加工与编程、冷冲压模具设计等的课程标准中,都留下了企业具体而细致的要求。有了这些实际、实用又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标准,学生们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了,学习效果也更加明显了。在此基础上,学校针对企业生产具体环节的需要,适时推出了“订单式”培养模式,为关联企业“量身定做”人才。“这里的毕业生,都可以算得上是‘老员工’了!”学校的一个长期合作企业这样评价。
冷冲压模具设计是模具专业的重点课程,也是模具专业人才的“必修课”。为了实现“课程内容项目化、理论内容实践化”的目标,学校不仅邀请大型企业参与课程标准的设计,还按照实际生产的要求建立起理论课堂与实训场所“二合一”的教学环境,按照企业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并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编写教材、指导书,通过大量的直观的三维造型、形象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全方位体验“生产氛围”。
为了维持企业参与教学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校还建立起了各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引导校企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委员会由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每年召开一至两次研讨会,讨论专业发展规划、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在校企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此外,校外专家还可以参与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就业指导和专业评估等工作,为学校的全面发展“建言献策”。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是许多企业上岗的“硬指标”。为了使学生顺利就业,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一专多能、一生多证”的新目标,引导学生在参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完成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以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为例,他们在毕业之时就可以获得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数控加工工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中级(高级)数控操作工资格证书、中级(高级)制图员职业资格证书、中级(高级)车(铣)工操作工职业资格证书等。2006级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取得“双证书”比例达到92.90%。
十余年的潜心奋斗,终于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同。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等领导都到过学院视察。回顾走过的历程: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2004年被评为全国和广东省“先进民间组织”,2005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2005-2008年连续4年名列“广东省民办高校十强”。谈到未来,董事长叶念乔踌躇满志:“作为一名盟员,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一样的。我们的目标是将学校建设成为广东省内著名的职业教育高等学府,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有文化、有理想、掌握一技之长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