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水又一次从陈燕萍的眼中潸然而下。
2009年12月25日下午,陈燕萍见到了两年前在车祸中失去爱女的可怜母亲莫纪云。
虽然官司早已打赢了,但是丧女之痛依然埋藏在莫纪云心的最深处,也埋藏在法官陈燕萍心的深处。“我最怕见到她了……”陈燕萍哽咽着对记者说,刚开口已是眼含热泪。
几个小时前
“夜里,我常常会梦见妈妈,我会上前拉着她的手:妈妈,别丢下我哎……可是,妈妈看着我,却离我越来越远……我哭着醒来,四周一片黑暗。‘妈妈哎,你在哪里啊?’”
演讲台上,是一个中学生如诉如泣的讲述,她讲述的是“我的法官妈妈”――一个残疾女孩何小敏被生母遗弃、被法官妈妈救助7年的感人故事。
大爱之心、慈母之情。演讲台前,这位动人故事的主人公――法官妈妈陈燕萍早已热泪满襟。
聆听演讲的记者们也无不为之动容……
1,大爱至诚,大爱无边。在法官陈燕萍的心中,每一个百姓都是自己的亲人
你的眼中为何常含泪水,因为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你的眼中为何常含泪水,因为你对黎民百姓大爱无边。――记者手记
“陈燕萍身材娇小,长发垂肩,平时是笑容常挂在脸上,可若一遇到可怜的人、感动的事,又总爱淌眼泪。”在女律师季冬的眼里,这样一个“小女人”对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众总是充满大爱和深情。
2002年8月的一天,下班前夕,一位老奶奶带着9岁的孙女何小敏到法庭来找陈燕萍,要帮小敏起诉生母,讨要抚养费。
小敏1岁多的时候,额头和下巴先后长了两个很大的瘤。7岁时,爸爸得了癌症,为了治病,花光了家里的钱,还欠了好多债。最后,爸爸还是离开了她。
一个多月以后,一天下午放学回到家里。一进家门,奶奶就拉住小敏的手说:“小敏啊,你妈妈她走了。”
“走了?”“她不要这个家了。”小敏不相信,发了疯似地找遍了屋里屋外,都找不到妈妈。日子一天天过去,妈妈始终没有回来。
从此,小敏跟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白天种地,晚上打工,奶奶有高血压,有时奶奶生病了,小敏不但要做家务,还要照顾她。
脸上的肿块在和小敏一起长大,把她的脸拼命向两边拉扯。小敏的五官变得不成人形。在学校里,同学们总是躲着小敏,还骂她丑八怪、独眼龙,每一天,她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上学、回家。
那天在法院,小敏鼓足勇气,低着头,轻轻地说:“阿姨,我要妈妈!”
陈燕萍走到小敏身边,摸着她的头,问长问短。陈燕萍眼里含着泪说:“阿姨一定会帮你找妈妈!”
此时的小敏觉得自己好像在做梦,这位法官阿姨居然没有嫌弃她!
陈燕萍一次又一次上门去找小敏的妈妈,但对方始终不肯露面。
从此,陈燕萍成了小敏的妈妈。每逢节假日,陈燕萍总是带着大包小包去小敏家。邻居们看到陈燕萍来了,老远就喊:小敏,你的“法官妈妈”来了。
从2002 年到2007 年,陈燕萍一有时间就带小敏求医问药。
有一次在医院,医生要小敏做CT。小敏走到CT室门口,里面黑咕隆冬,她不敢进去,转过头,见陈燕萍微笑着抬手对她说:“宝宝,人家叔叔在等你呢。”
“宝宝”,多么熟悉的声音啊,小时候,妈妈都是这么叫她的。小敏一下子扑过去抱住陈燕萍,叫了声:“妈……”
2007年3月的一天,在一家医院检查后,医生跟陈燕萍谈话的时候,小敏在门外偷听。医生说,小敏脸上的两个瘤是神经性纤维瘤,已经长进了颅腔,再不治疗,就活不了多久了。但是,手术复杂,弄不好,会下不了手术台。
从医院回来的路上,陈燕萍心事重重,什么话也不说。小敏轻轻对她说:“妈妈,就是死在手术台上,这手术,我也要做,您就再帮我一次吧!”
陈燕萍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她说:“宝宝啊,可妈妈也不能亲手把你送上手术台,让你下不来啊……”
后来,陈燕萍在网上了解到,一个跟小敏病情相似的患者,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成功进行了整形。这个消息给小敏带来了手术的莫大希望。
而与此同时,“法官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泰州,社会各界共为小敏捐款20多万元。去上海手术之前,上百名市民自发为这对母女送行。
2007年8月10日早晨,小敏被推进手术室。进手术室之前,她心里非常紧张,泪水怎么也止不住。“我才14岁,我不想死呀!”
陈燕萍拉住小敏的手说:“宝宝,不要怕,有妈妈在!”小敏看着她面带微笑,可眼里却含着泪水,在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刹那,她俩拼命拽着手,谁也不肯松开……
手术持续了11个小时。下午六点四十分,当主刀的林医生走出手术室,告诉大家手术成功时,陈燕萍一下子抱住他,泪流满面……
大爱至诚,大爱无边。
陈燕萍说,一生中给她影响最大的是父亲。“1988年我去法院报到的第一天,父亲就对我说,我国法官前面冠以‘人民’二字。当人民法官,跟做医生一样,首先要立德,要有爱心、体恤之心、仁德之心。”
陈燕萍父亲陈广曾是当地一所麻风医院的医生。
“当时,为了隔绝传染,从小镇到麻风医院,架了3座吊桥。20多年,父亲风雨无阻,每天穿梭其间。一次,一位老人被浓痰哽住了,随时都有窒息的可能,父亲当即口对口给老人吸痰。”陈燕萍说,“这件事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患有“老烂腿”的老李只能无奈地接受离婚的现实。做了20年入赘女婿,最终,不得不带着9.8万元补偿款黯然离开。
天色昏暗,飘起了细雨。曾经恩爱的前妻,要求老李连夜搬家。陈燕萍阻止了女方。“就让他再住一个晚上吧,明天到法庭办理交接。”
“这9万多块钱,你要存到银行,不能随便动用。”“你的腿病,要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不能上当受骗。”“不要在外面租房,先到兄弟家暂住一段时间,抓紧时间找点事做。”
陈燕萍一遍遍叮嘱老李。打了几年官司没掉一滴泪的老李,在陈燕萍面前泪如雨下。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在法官陈燕萍的心中,每一个百姓都是自己的亲人。
1989年春节前的一个早晨,大雪纷飞,一个男子身裹破棉袄,腰扎粗布带,蜷缩在接待室门口。
陈燕萍忙把他扶到屋里,递上一杯热茶:“你慢慢说。”那男子双手颤抖着接过茶杯:“我是山东的,来了十几趟,那姓杨的就是不给欠的建材钱!”
陈燕萍和另一名法官当场立案,和这位山东汉子一起找到了被告,被告当天下午就付给他7万多元材料款。
当天傍晚,雪还在下,那位山东汉子又回来了,他从破棉袄里摸出一把雪亮的尖刀摆在桌上:“原打算,再要不到钱就不活了!……多亏你们救了我。”
这一幕,永远铭刻在陈燕萍的记忆里。
人民法院之所以叫人民的法院,人民法官之所以叫人民的法官,这“人民”两字早已习以为常,但其中的真义究竟是什么?
这是陈燕萍的回答,这是从她心底里流淌出来的话:“人民法官不是官!只是受民所托、为民解忧的人民公仆!”
“正是怀有这样的崇高理想,陈燕萍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的每一个百姓,扎根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基层法庭,一干就是14年,办案3000多件,无一例错案、无一例上访、无一例投诉。”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周继业说,“陈燕萍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有的只是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她是平凡的英雄。”
“在中国的司法地图上,如果把司法的人民性比作长江,能动司法就是一条主要支流,而我们靖江法院的辖区就是长江下游灌溉的万顷良田。”靖江市人民法院院长何能感慨深长:“陈燕萍就是在这片良田上,秉持‘司法权来源于人民,能动地服务于人民’的朴素理念,自觉践行了14年,作出了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不平凡的业绩。”
是的。十四个寒来暑往,十四载风雨征程。陈燕萍把对党的忠诚体现在所办的每一件案件上;
她把党的关怀传送到千家万户;
她把法律的光芒照射到了百姓心中最无助最彷徨的地方;
她奉献给百姓的是大爱、公正与和谐。
2,大爱至正,大爱至信。陈燕萍是百姓信服的法官,“案子到陈法官手里,我们放心,心里踏实”
在靖江市人民法院园区法庭,这样的场景经常发生:
“我要陈法官审我的案子。”
“对不起,案件分配有专门规定,没有指派法官的先例。更何况,陈法官的案子已经排满了。”
“别人我不晓得,我只晓得陈法官。她审,输了我也服。”许多当事人不依不饶。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曾赴靖江市实地了解陈燕萍的事迹,他听到的群众评价是:“案子到陈法官手里,我们放心,心里踏实。”
“‘把案子交到陈法官手上,我们放心’,这是园区法庭辖区老百姓常说的,这话虽然不‘雷’人,却很动人,很感人。”何能院长说。“这是老百姓给予陈燕萍法官的最高奖赏。”
“暖心的微笑;耐心的倾听;贴心的话语”,陈燕萍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她对百姓的爱发自内心,出自真情,沁人心脾。
法庭上,当事人朱某在阐述自己的理由。朱某不善言辞,反反复复讲了好几遍,旁边的人都已不耐烦,只有陈燕萍微笑着静静地听着。
终于,朱某说完了。笑容依旧挂在陈燕萍的脸上:“还有什么需要说明吗?”朱某说:“没有了”。
陈燕萍刚要开口,朱某突然出人意料地说:“陈法官,你是第一个完完整整听完我的理由的人,你怎么说怎么好。”
“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是穷尽其他救济手段后的最后选择。”这是陈燕萍长期在基层法庭工作的感同身受。“我审的不是什么大案要案,但一个农民一生也许就打一次官司,对他们来说,他们的案子就是大案要案。我要让他们体会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那是2007年初冬的一个傍晚,农村妇女莫纪云用电动自行车载着她20岁的女儿往家赶路,在超越一辆重型装卸车时忽然跌倒了,装卸车从她女儿身上压过去了,花季少女朱艳当场身亡。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祸,莫纪云全家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死者家属索赔无果,把肇事司机告上了法庭。
“我的心在痛。”第一次翻开案卷时,陈燕萍就深深感受到莫纪云夫妻的悲哀。面对首次打官司的莫纪云,陈燕萍说,“我也是做母亲的,出了这件事情,我很同情你,你放心,法律会给你个说法。”
一句安慰和一句承诺,让莫纪云的冰凉的心温暖了。可这个案件看似简单,其复杂性却出乎常人想象,在确认车主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该车竟然冒出了四个“主”。
肇事司机孙某称:车主是王某。王某称:车辆已转卖给了丁某。找到丁某后,丁某说:车辆已转让给了五保户老人孙某。
谁是真正的“车主”呢?陈燕萍的承诺变得沉重了。
莫纪云失望至极:如果法庭判定五保户是车主,这个官司打了又有什么用?莫纪云的丈夫终日借酒消愁,麻醉自己,莫纪云更有了一死了之的念头。
陈燕萍决意查明真相,她选择的突破口是五保户孙某。
“这个一贫如洗的孤寡老人哪里来的钱买车?”陈燕萍仔细询问了孙某买车付钱时的细节,并做了笔录。
这份笔录成了揭开此案真相的关键。经与其他三名“车主”分别谈话,陈燕萍找到了与五保户买车付钱的细节自相矛盾的地方。
重新开庭,陈燕萍宣读了询问笔录,句句发问击中要害,“车主”们乱了阵脚。最终,王某当庭承认:“我是车主。”
历经艰难,陈燕萍给出了一个公正的判决,莫纪云失声痛哭:“丫头啊,你闭眼吧”。
在场的村民都泪水涟涟。
几张简单的桌椅,围成了晒谷场法庭。就在这里,陈燕萍审理着一件赡养纠纷案。
听说陈法官要来开庭,乡亲们就像赶集一样,一传十、十传百,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法庭周围。
卢老太有三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老大和老三出去当了上门女婿。1997年三个儿子订立养老协议,由老二继承父母财产,承担老人生活费用并料理百年后事。
去年卢老太的老伴临终前,老大将父亲接回家中并办了丧事。老二认为,既然老大争着为父亲办丧事,那么母亲也由他养老送终好了。老大则认为,作为长子,为父亲办丧事理所当然,至于母亲仍然由老二赡养。
“老大已经为老二减轻了为父亲送终的负担,他为什么还会有意见呢?”这时,陈燕萍宣布开庭,在场的群众立即安静下来,都想看看陈法官是怎样来断好这桩家务事的。
陈燕萍说:“老大,你父亲在的时候不去赡养,死后你争着开丧,现在又不赡养你母亲,你到底什么意思?我知道你并不是为了孝敬父亲,你们这里有老人的丧事由谁办,就保佑谁子孙兴旺的说法,是不是?”
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起来,纷纷指责老大不地道。只见刚才还脸红脖子粗的老大,低下了头。
此时,陈燕萍话锋一转:“老二,现在党的惠农政策多好,你不去勤劳致富,光指望着祖先保佑?为了所谓的开丧,连老母亲都不要了?”乡亲们也开始埋怨老二得理不让人,拿母亲当枪使。
这时陈燕萍对乡亲们说:“乡亲们哪,我们的一些旧思想、老习惯真的要改改了。现在大家生活条件都好了,三个儿子还能养不好一个老母亲?我们都有老的时候,将来子孙这样对待你,你们又会怎样呢?”
一席话讲得现场群众纷纷议论起来。就在这个时候,只看见三个儿子走过去搀扶着老人悄悄地走了,此时的晒谷场上响起了群众热烈的掌声。
掌声阵阵,献给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公平正义的使者。
在陈燕萍接手的案子中,不少农民当事人直到走上法庭才知道手中没有证据。很多当事人不仅缺少法律知识,而且经济困难。想举证,但请不起律师。
“如果因为程序上的原因让享有权利的当事人败诉,当事人会认为法院没有查清事实,不仅会对判决不信服,而且会对法律产生不信任。”陈燕萍的解决之道是:要用群众认可的方式查清事实,用群众接受的语言诠释法理,用群众信服的方法化解纠纷。
2004年5月2日,丁某向贩卖猪崽为生的陈桂芳借了8万元钱,并打了张借条。2007年7月18日,丁某还了5万元,要走了那张8万元的借条,同时让老人打了份“今已收到5万元整”的收条,随后丁某又补写了一张“共计欠3万元整”的借条。
之后,老人向丁某要钱,丁某避而不见,最后,扔出一句话:“你去告我。”
法庭上,老人出示了证据――3万元的借条。
按照老人的回忆,借条是2007年7月18日写的,但落款时间却是2004年5月2日。丁某出示的5万元收条的落款时间倒是2007年7月18日。
依照证据,丁某不欠钱。
陈桂芳老人直跺脚:“我浑身长嘴也说不清了。”
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陈燕萍心里早已有了底。但是,法律只相信证据。
3万元,对于一个靠贩卖猪崽为生的花甲老人而言,可不是个小数目。陈燕萍不动声色地对丁某说:现在有种仪器,可以从笔迹测算出书写年份。
陈燕萍看了一眼丁某,继续说:检测费4000元,由说谎的一方支付。
丁某思虑再三,最后,主动要求调解,说,愿意补偿老人3万元。
钱,讨到了。陈桂芳逢人便夸陈燕萍,没事也到法院找陈燕萍拉家常。家里盖房子,也找陈燕萍商量。陈燕萍忙的时候,老人就在旁边坐着。老人说:“常来看看她,心里舒坦。”
陈燕萍眼含热泪向记者讲述与两年前在车祸中失去爱女的可怜母亲莫纪云再次相见的情景。虽然官司早已打赢了,但是丧女之痛依然埋藏在莫纪云心的最深处,也埋藏在法官陈燕萍的心的深处。本报记者袁祥摄
几张简单的桌椅,围成了晒谷场法庭。就在这里,陈燕萍审理着一件赡养纠纷案。听说陈法官要来开庭,乡亲们就像赶集一样,一传十、十传百,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法庭周围。资料照片
用大爱诠释司法人民性
甄明言
有什么比爱更能温暖人心?有什么比公正更能赢得人心?有什么比和谐更能打动人心?
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一个基层法庭的法官,陈燕萍扎根基层14年为民司法,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她奉献给百姓的是大爱、公正与和谐,她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
大爱是陈燕萍的鲜明品格。大爱,是无私之爱,无边之爱,无尽之爱,无悔之爱。在她的心中,每一个百姓都是亲人。对党、对事业、对百姓深沉的爱,使这位法官不仅是“铁面”无私的,而且是深情无限的。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本质要求。在陈燕萍心灵深处,一个“人”字至贵至尊,从而对老百姓至真至善。她常说:“我审理的案件不是什么大案,但对老百姓来说,每件都是大案”,“官司可能一生一次,却影响一生一世”,“判案是一回事,调解结案是另一回事,结果可能完全不同”。她信奉:对老百姓“有一颗爱心,有一颗善良的心,才会有公正的心”,“法官要走进当事人心里,让其信服法律,而不是屈服于法律”。
人民法院之所以叫人民的法院,人民法官之所以叫人民的法官,这“人民”两字早已习以为常,但其中的真义究竟是什么?
“人民法官不是官!只是受民所托、为民解忧的人民公仆!”这是陈燕萍的回答,这是从她心底里流淌出来的话。
如果你的家人正在诉讼过程中愁苦不堪,你是什么心情?如果你们家里的一个案子长期解决不了,你又会怎样?“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是穷尽其他救济手段后的最后选择。”这是陈燕萍长期在基层法庭工作的感同身受。她总是用真心、细心、耐心,依法办好每一个案件,让百姓真正体会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陈燕萍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坚信群众诉讼无小事,把人民群众当亲人,把人民满意当追求,用正义和良知,用大爱和深情,诠释和践行了人民司法的人民性。有多少失去生活信心的当事人,在她的鼓励、教育、帮助下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有多少孤苦老人在她千方百计的努力下重享天伦之乐;有多少不孝之子在她的真情感召下,幡然醒悟,重新拾起做人的良知。
一槌千钧,法在民心。陈燕萍用大爱诠释人民司法的人民性,也用大爱托起法治的尊严,用大爱担当社会和谐的铺路石。法律的尊严体现在公民敬畏法律,敬畏司法,对依法办案的信服。陈燕萍14年来办理案件3000多个,无一错案,无一上访,无一投诉,而且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百姓发自内心地说,“案子到陈法官手里,我们放心,心里踏实。”
大爱至正,大爱至信。陈燕萍,是深受群众爱戴的人民法官,是深为百姓信服的人民法官!
向陈燕萍法官学习,向陈燕萍法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