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洋洋洒洒的鸿篇巨制――《清代诗文集汇编》(以下简称《汇编》)正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现已陆续问世。这部《汇编》将有清一代268年间有一定代表性人物的诗文集悉数收入,并在每部诗文集前配以一篇作者小传,简要地介绍每一位作者,以起导读作用。这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正如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总主
清代诗文浩如烟海,今存诗文集逾四万种,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不但对今天纂修清史有宝贵价值,而且对保存、学习、利用、宏扬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有重要意义。从如此宏富的清人诗文集中,精选出一部《汇编》,其选择原则的重要一项就是考虑到作者本人在有清一代的政治、经济、学术文化诸方面有一定地位,对清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均产生过相当影响。因此,研究这些作者,介绍这些作者,就成为编纂《清代诗文集汇编》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汇编》共收清人诗文集4058部,由于一位作者有收录数种者,故作者小传为3423篇,总计72万余字。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众多清代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从事着不同的活动,追求着各自的目的。其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平民百姓,既有政治、军事专家,也有商界、文坛巨子,既有能工巧匠,也有遗民逸士,在意识形态领域,他们或承传民族文化,或立志弃旧图新,有人虽地位并不显赫,却为后人留下了有价值的思想、文艺作品。这些人物经历迥异,志趣不同,品德、才能长短有别,艺术风格各有千秋,林林总总,百态千姿。而《汇编》中的作者小传就是简要介绍所收诗文集作者生平的文字。
按照规定,作者小传的内容包括姓名、字号(含别号、室名、谥号)、生卒年、籍贯、科举功名、生平履历、学术活动及对其学术成就的简略评价。每篇小传务求文字精练,言简意赅,一般为一二百字,重要人物亦以三百字为限,并要求每篇小传后面附有参考文献,以备查考。
按以上要求编写出一套含3400多人的清代诗文集作者小传,确非易事。须知,经全国史学工作者多年努力,撰写、出版的《清代人物传稿》(上、下编)只收了1500多人,现正在纂修的大型清史中的人物传记,虽然各方面代表人物收罗较全,也不过3000多人。要撰写3400多个有诗文集存世人物的小传谈何容易!特别应指出的是,如许传主中,不少人物并非知名人士,史料颇难寻觅,其生平事迹或不见经传,或语焉不详。要写出他们的生卒年份、身世履历、科第著述,乃至文风特点,其难度可想而知。何况有些人物在研究中颇有争议,不但史料需要考证,而且评价不一。小传的撰写强调“秉笔直书,不做评论”,但人物的定位需要把握好,这自然为下笔着墨增添了难度。每篇小传文字不多,却应对传主加以研究,不能照搬照录旧传;有些人物学界研究比较充分,资料丰富,研究成果颇多。撰写这样的人物小传,篇幅要浓缩到二三百字,亦难把握。
另外,所选四千余种清代诗文集,除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所藏较为集中外,还分别藏于北京、上海等十余个省市的有关图书馆,查找极为不便。有些收藏单位对相关文献的查询利用又有种种限制,为查阅与作者小传相关的原始资料带来了诸多不便。
面对这些难题,该课题项目组加强了集体研究,经常讨论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召开了多次业务研讨会,并先后向有关专家进行咨询。又走出校门,到许多相关图书馆查找文献,进行调研,广泛搜集资料。在撰写过程中,制定了工作计划,规定了明确的撰写要求,遵循学术规范,严格质量检查。经过项目组各位专家的努力工作,并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清代诗文集汇编・作者小传》的撰写任务终于得以完成。
实事求是地说,这一成果还是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比如有些诗文集的作者从未有过较为完整的传记,而新撰小传则起了填补空白的作用;又如一些作者原本生卒年不详,经项目组多方查证,确认了160多人的生卒年份;再如有些同名同姓的作者,颇易混淆,经项目组考订也得以区别开来。经过如此艰辛工作,使得四千余种诗文集的作者都配以完整的小传。这些小传的撰写,既起到了对各部诗文集的导读作用,也对清代人物传记的研究和撰写有所补充和推动。因此,一些专家在评审此一项目成果时,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很有学术价值”,与整个《清代诗文集汇编》确可谓“红花绿叶,相得益彰”。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原馆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