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本号称国内迄今为止唯一的“年轻态”红学著作《非常品红楼》一出版就引起舆论哗然。作者在书中提出“花瓶红学”的概念,以调侃的笔触抛出了许多另类观点。学术“八卦”与文化低俗风气,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忧虑。
近年来,兴起一股“戏说”历史之风。按理说,学术研究和文化研究热闹,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面对市场的诱惑,一些学者模糊了道德底线,感到正经的学术研究很难扬名,只有颠覆甚至是“恶搞”,才能一夜成名。虽说,“娱乐化解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但也应该有明确的底线。假如民间对于历史、文化的“戏说”,只是为了让人开心一下,也许可以一笑了之。但是,知识分子“戏说”现象的出现,实在是一种拔自己的根的行为。因为,“戏说”损害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还会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
解读历史也要有道德底线,不能对优秀传统文化肆意践踏和颠覆,更不能破坏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表现在学术研究上,一些传统观念乃至一些长期以来的“学术定论”受到冲击或怀疑。有时候,这是一种还原,或者是一种学术发现,本无可厚非。然而,需要甄别的是,正常的学术研究与“戏说”是要区分开来的。个别专家或学者“坐不住冷板凳”,屡出“惊人之语”,这不是正常的学术研究。究其实,这是学术浮躁化的表现,是哗众取宠。
在现代消费时代的文化背景下,文化的娱乐消遣功能正在被无限放大。让古人行现代人之事、说现代流行语,对追求新鲜、刺激的读者来说,可能是图一时好读、好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样消费历史文化,不但削弱其教育作用,对于其所承载的思想价值也会产生破坏影响。“历史文化是有尊严的,如果历史文化最后一味地娱乐,最终伤害的是文化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