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了两岸故宫藏珍早日合璧

2010-01-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韵 我有话说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脚步日渐临近,一个以展示两岸故宫同根同源为宗旨的文化项目浮出水面――以现代高科技数位技术,复制两岸故宫所藏书画珍品,并将它们一起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展出。这实在是一个大胆而浪漫的非常创意。为此记者专访了项目的创意者――北京优派克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懂事长侯江山。

“做这些文

物书画的高仿真复制品,是为了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侯江山说。一次,他读了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撰写的《天府永藏》,对两岸故宫文物之间的渊源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促成那些由于历史原因隔海相望的书画精品早日聚首成了他难以割舍的情怀。

两年前,他的想法基本成熟――把两岸故宫的书画做成高仿真复制品,一起放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侯江山说,中华文明延绵几千年,遗留下来的艺术精品向世人昭示着我们民族的光荣。两岸故宫分别珍藏着这些无与伦比的艺术精品,虽然历史造成了很多经典作品长时间分离,但是,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谁都无法切断这种血脉的联系和灵魂的同一。

他告诉记者,自己去台湾,被那里的民众称为“祖国同胞”,“心里真的很温暖。”说起这些,侯江山有些激动:我们携手上海世博局与两岸故宫,共同推出馆藏名画,把咫尺天涯、心心相依的文物组合复制,呈现于所有同胞和世界民众面前,为的就是反映两岸人民同根、同种、同文、同胞的拳拳之意,表达互补、互信、共赢、和平发展的殷殷之心。

“我们的想法不仅得到两岸故宫的响应,而且受到吴伯雄先生的认同。他还亲自为这个项目题词――‘同根的文明’。”侯江山说。

1月21日,《“同根的文明”两岸故宫珍藏书画精品合璧再现2010上海世博会》首发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7幅作品分别体现“双清汇流”、“三希聚首”、“珠椟合璧”及“岁岁欢庆”四个主题。

所谓“双清汇流”,是指复制藏于北京故宫的北宋张择端本《清明上河图》与藏于台北故宫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由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声名远播,历史上仿摹者众,甚至宫廷收藏中也出现仿本,一时鱼龙莫辨。于是乾隆钦命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师取材各仿本,集各家所长,融入后世新兴民俗重画,即世称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图”。“这样,描绘北宋汴京与清朝北京的《清明上河图》就跨越时间与空间,汇聚在一起,充分体现出‘河・合’之美。”侯江山脸上洋溢着喜悦。

接着,他又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其他几个主题。“三希聚首”,指的是藏于台北故宫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与藏于北京故宫的王献之《中秋帖》、王?《伯远帖》。如此,“三希”聚首,展现“和・合”之美。“珠椟合璧”是指藏于台北故宫的《怀素自叙帖》与北京故宫收藏的外盒,而台北故宫收藏的清代姚文瀚的《岁朝欢庆图》则表现的是“岁岁欢庆”的主题。

侯江山透露,“同根的文明”第二期业已启动,选择了收藏于台北故宫的元代赵孟?《鹊华秋色图》、明代沈周《庐山高图》,北京故宫收藏的宋代赵昌《写生蛱蝶图》,还有浙江省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各存一半的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世博会开幕前,第二期复制品将在浙江首发。目前,第三期的作品也基本选定了,有望于世博会期间在上海与公众见面。

侯江山对自己企业的高仿真复制技术很自信。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原作的精髓,他们不仅在复制时采用两岸故宫提供的权威资料,按照“全图、全貌、全权、全术”的原则,甚至特意找来传统的“八宝印泥”,作为故宫监制证书钤印之用。

对于这个项目的意义,侯江山在一篇小文里写道:“这是一次溯本求源的文化寻根,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历史对接,分离的伤痕在这里消弭,同根的文明在这里汇聚。我和我的同事们为参与这件搭建和平统一文化平台的大事而深感荣幸,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大业努力的华夏儿女,将会自豪地站在中华民族的青史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