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他因破解高参数机组叶片侵蚀及锅炉爆管难题,作为亚洲区的唯一华人代表站在了全球顶尖电力论坛上;2008年,他把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的两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做成了精品,创造了287克/千瓦时的供电煤耗世界最低纪录;2009年,他将供电煤耗纪录再次刷新为282克/千瓦时,据估算,每送出一度电比全国平均水
从“学徒工”到电力专家
冯伟忠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16岁进电厂。1971年,身为教师的父亲送冯伟忠去崇明电厂参加工作,临别时的那句话至今仍萦绕在他耳畔:“要看到20年以后,如果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你的人生和事业就不会有前途。”从此,他踏上了漫漫自学路。
为学好技术,冯伟忠开始自学数学、物理专业基础知识,由于业务出色,学徒期未满,便开始带徒弟。“文革”期间,科技出版物凋零,冯伟忠从旧书摊里淘书,常常深夜挑灯躲在蚊帐里看。从初中、高中补到大学课程,后来又攻读起研究生课程,电厂的汽轮机、锅炉、电气及热控等主要专业知识,冯伟忠无一不精通。
上世纪80年代,冯伟忠负责崇明电力公司14号机组双背压改造时,就硬是凭一台可编程的袖珍计算机和一台相当于“086”水平的计算机,在当时国内技术储备为零的情况下,搞起物理和数学建模和仿真,独自完成了其中“双轴机组的启动和同步”和“双轴机组的超速控制”两大关键技术的仿真论证,使项目仅用1000万元就成功实施,而每年的回报则高达500多万元。这套国内最早的双轴汽轮发电机组,至今仍在上海崇明岛上正常送电。
40年来,冯伟忠几乎没有完整的休息日,他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自学和研究上。在工程建设最忙时,他在办公室放了张简易床,天天呆在单位值守,研究工程建设中可挖掘的创新潜力,或者为相关技术的普及推广撰写论文……目前,冯伟忠已发表论文数十篇,大都刊登在国际知名刊物上。
树起世界发电行业“中国标杆”
作为缓解上海“十一五”期间电力供需矛盾、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项目,外高桥第三发电公司建设两台国内单机容量最大、参数最高的100万千瓦国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2005年开工,2008年全部投产。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冯伟忠带领科研团队攻克了“零能耗脱硫”等10项世界首创技术和“超超临界机组参数和运行方式优化”等6项国内首创项目,公司因此获得了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并被《亚洲电力》杂志评选为“2009年度亚洲电力最环保电厂金奖”。
2007年交货的第一台100万千瓦机组进口给水泵因原材料紧张导致制造工期延后,半年的滞后期势必给后续工程进度带来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冯伟忠大胆革新:完全取消电动泵,只留单台汽动泵。面对厂内外众多质疑,冯伟忠“动刀”砍掉了大量管道、阀门、电缆和马达等,首创“大型汽动给水泵组低速启动及全程调速运行技术”,实现世界上首次不启动给水泵、锅炉就可静压上水及热态水冲洗,不仅节省投资上亿元,而且清洗效果远远优于进口给水泵。
冯伟忠对西门子设计的汽轮机照样“开刀”,进行参数和控制方式等优化,全年节煤约3.6万吨。在他的创新过程中,许多大胆的改动,连供应商都会惊得直冒冷汗,甚至以“后果自负”施压,但最终结果却令他们佩服连连。2009年初,西门子发电部新任总裁出访中国,点名要参观外高桥三厂。
机组的多项创新顺利投产,如期实现了综合性能世界之最的目标,然而这没有让冯伟忠放缓技术创新的步伐。长期以来,国内电厂脱硫项目实际上是以“耗能”换取“减排”,其运行往往需要消耗电厂超过1%的厂用电。为此,冯伟忠首创大机组脱硫零能耗系列技术,其思路是先设法降低脱硫系统的电耗达20%以上,而后将脱硫烟气所含热能进行回收,再送到汽轮机中二次使用,继续发电,使脱硫系统使用的厂用电量与烟气再利用所发的电量几乎抵消,从而实现“零能耗”的脱硫目标。2009年,零能耗脱硫系统正式投运,并以供电煤耗282克/千瓦时的业绩,刷新了冯伟忠2008年创造的287克/千瓦时的供电煤耗世界纪录,比“国内最优”至少低16克,比“国际最优”低7克,在世界电力行业树起了“中国标杆”。
创新,是为了让中国电力科技“撑竿跳”
冯伟忠的许多创新思路来源于灵动的生活。
为大幅度减少锅炉启动用油并解决锅炉的低负荷稳燃问题,他受中医系统理论的启发,并未从锅炉燃烧系统着手,而是在锅炉之外的热力系统动手术,结果竟创造了奇迹――启动用油下降了一个数量级,锅炉最低断油稳燃负荷小于20%。他说:“电力工业是一个高技术行业,如果从业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范围,固守知识不会运用,就永远不能成为原创者。”
冯伟忠的自主创新没有经过中间试验,都是一次成功。百分百成功,靠什么?“这当然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认真组织实施,以及设计、施工、调试等各方的支持与配合,而创新的动力,则源于对国家发电技术的深切忧虑。”冯伟忠真诚地表示。
很多业内专家提到外高桥第三发电公司时都说:“这个公司了不起!冯伟忠这个人,更了不起!”冯伟忠的了不起,表现在他勇于创新的胆气上、融会贯通的学识上,更表现在他对中国电力科技发展实现“撑竿跳”、“跨栏跑”的追求上。这种追求与使命感、事业心紧密相连。
2007年初,冯伟忠前往英国参加“超临界燃煤机组运行经验和技术发展”国际论坛,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发电领域在学术研究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虽然通过国家主导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电力工业技术水平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表面的科技进步掩盖不了背后创新能力的贫乏。”冯伟忠经常对自己的科研团队讲,“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当前电力发展的机遇。以前是我们引进国外技术,今后要让国外来引进我们的技术。”
目前,以冯伟忠为核心的外高桥第三发电公司创新团队正着手研究开发一种“新型汽轮发电机组”的科技创新项目,并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届时,将建成单机容量约135万千瓦的高效、低碳的燃煤发电机组,这将使中国成为世界发电技术的领跑者。”
信心满怀的冯伟忠,要让中国电力科技“撑竿跳”、“跨栏跑”。本报记者赵洪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