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分类研究》九册二百多万字,是吴相洲教授主持的北京市十五规划项目和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的成果,最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气势恢弘、全面深入研究《乐府诗集》的学术著作,也是当代学术界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通过乐舞传唱吟诵,风光了五千年,是中华文明的
《〈乐府诗集〉分类研究》九册,均按照郭茂倩《乐府诗集》的分类进行研究,有的一类一题,有的两类,将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十二类做成本书:《郊庙燕射曲辞研究》、《鼓吹横吹曲辞研究》、《相和歌辞研究》、《清商曲辞研究》、《舞曲歌辞研究》、《琴曲歌辞研究》、《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研究》、《近代曲辞研究》、《新乐府辞研究》。这些著作整体上体现了相洲先生的乐府学理念:主要从文献、音乐、文学三个层面进行考察。就某一作品而言,主要从曲名、曲调、本事、体式、风格五个要素进行把握。三个层面五个要素就是乐府学的基本工作路径和方法,目标是使乐府文学发生发展变化的情况和所属的音乐特点以及表现出来的文学特色得到尽可能清晰的描述。
《〈乐府诗集〉分类研究》在文献学上的成就非常突出。分类研究整体都能够系统梳理各类乐府诗歌的起源、发展、特点等方面,力图作全景式的纵深观照;其次是乐府机构、乐府制作、乐工乐器、曲调传唱的层面考察,进而探讨其价值意义,因此文献研究显得系统规范;第三,由于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收录的作品有限,因此各书按照乐府题目分别进行了采摘,这样分类乐府的资料就相对更为完备。一幅汉代到宋代的乐府全景图画,通过作者们的集体努力和文献开发,显得更加系统,绵密。
《〈乐府诗集〉分类研究》音乐学研究。音乐研究从理论上说有专门的音乐史专家从事研究工作。但从事实上看,音乐家们更喜欢研究古谱、乐律、各层面音乐和各民族音乐,对文学有关的乐府不感兴趣,所以至今没有一部关于礼乐体制和乐府诗歌的著作。相洲先生的九书在此取得了显著成绩。如《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研究》全面考订论述了杂曲歌辞等的名称(异名)、归属、入乐、异文、写作、表达、流变,还总结出歌谣和乐府的区分标准。同时,将乐府诗歌纳入现代音乐学的视野中进行考察。唐代乐府诗在乐府诗歌中占有重要位置,不仅数量多,还牵涉到继承传统、中外汇通、老调重弹等很多方面,又从歌诗中开辟出新乐府一路,生发出词学一体。本书对新乐府题名的来源、入乐、背景、作者、目的、原型、传播进行了全面观察思考,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乐府诗集〉分类研究》的文学研究。文学研究是相洲先生及其团队的专业工作,因此技术娴熟,理论视野开阔,功力深厚。其难处是如何在历史背景下,深入体会传媒和文学关系,如舞曲、鼓吹、横吹曲等,从分类研究九书看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因此融合得很好,也很成功。如《舞曲歌辞研究》对舞曲歌辞的研究做得比较突出。能够紧紧围绕舞曲歌辞的内涵,着手歌辞的来源、类目的成因、收录标准的细致分析后,分析了歌辞的仪注礼制、文化内涵以及传承演变,研究结构合理,思维深入。然后广泛地分析了舞曲歌辞和音乐舞蹈的关系,析出雅舞、杂舞两类,然后综合论证舞曲歌辞的文体、创作和成就,以及流传影响等。
《〈乐府诗集〉分类研究》吴相洲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