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面向传统 求真求善

2010-01-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刘广本 报记者 曹继军 我有话说

近日,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鲍鹏山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他对影片《孔子》的几句品评引发了一场激烈论辩,不久之后,他讲授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也将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最近,记者就如何解读孔子及中国传统文化

的问题采访了鲍鹏山。

在鲍鹏山看来,有生命力的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有助于我们解决当下的现实问题,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引领解决问题的方向,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价值观的支持。“比如,我们正是利用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元素,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念,以解决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为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发展模式”,鲍鹏山说。

在对传统文化及历史文化人物的解读中,鲍鹏山一直坚持两条原则:求真与求善。“求真,即求事实真相,尽量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求善,即求价值。历史中很多细节确实模糊不清,但其基本的真实必须遵循和敬畏,不能以一己境界推测、限定先贤。”鲍鹏山举例说,电影《孔子》让孔子说出“不能改变世界,就要改变自己的内心”,这就曲解了孔子。孔子两千年来之所以被称为圣人,是有其深刻道理的,我们要放眼历史去理解其中的原因,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当下。

从这些言语中,我们不难看出鲍鹏山的“侠肝义胆”。面对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专访,他曾经说过:“文人要靠言论来行侠仗义,看到不平,绿林好汉拔刀相助,我们则是提笔相助,人有了正气,就有侠义。中国当代读书人都应该凭良知说话,真正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他并非一个争胜好辩、偏激偏执的人,“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对于分歧,鲍鹏山惯于温和冷静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做过多纠缠;对于别人的责难攻击,他也选择淡然面对。

在上海电大,鲍鹏山靠两样东西出名:一是他的学识,一是他的谦和幽默。同事们都叫他“老鲍”,出名以后,更有人起哄般地叫他“阿山”,这一个“阿”字,包含了许多亲近之情。作为电大的“明星”教师,鲍鹏山上课的特点是“有趣”“有聊”“有用”,深受学生喜爱。由于胸中有丘壑,他讲起课来游刃有余,一位学生评价说:“与‘百家讲坛’相比,课堂中的鲍老师更有魅力,没有固定的套路,时常即兴发挥。”有一次,讲到庄子的《逍遥游》,他字字珠玑,全班鸦雀无声。讲至高潮处,他转身面向黑板,当即板书起庄子的《天下篇》,洋洋洒洒,用惊叹号为整堂课收尾。事后,很多学生表示,这节课他们终身难忘。开放教育试点后,看到学生们学习古代文化的痴迷与艰涩,曾经“一下课就走人,一分钟也不留”的鲍鹏山主动在课后留下为学生解答问题,很多时候,学员们意犹未尽,散场时已是深夜十一二点。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鲍鹏山更是不遗余力。2006年盛夏,上海图书馆推出“千年中国・智慧人生”公益讲座,每两周一讲,第一辑便请了鲍鹏山。当时,鲍鹏山已经到安徽师大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深造,但为了这个讲座,一年间,他一次次往返于沪皖两地,乐此不疲。在上海图书馆,鲍鹏山用雅俗共赏、老少皆喜的方式为广大文学爱好者讲授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很快成了上海图书馆的“名角”。他这一讲就是18次,成为上海图书馆30年来开讲次数最多的主讲人之一。2008年,他在“百家讲坛”主讲《新说水浒》,至今仍为许多观众津津乐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