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老城是目前中国惟一保存十分完整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老城的人们守护着被他们称为“我们的欢乐家园”的老城,默默体味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悠然生活。
2009年6月3日到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考察后认为,喀什老城区危旧房改造对地震等灾害做了
遥远的老城里藏着千年的历史沉积
喀什,古称疏勒,位于新疆西南部,是一座已有2100多年历史的边疆重镇,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国段南、北、中诸道在西端的总汇点,是我国西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咽喉枢纽和门户之地。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新疆惟一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保存下来的喀什历史街区基本为17世纪前的街区形态,不少建筑的修筑年代已逾400年。28条迷宫式街巷纵横交错,建筑构成灵活多变,以艾提尕清真寺为中心向外放射式延伸,蜿蜒而行,过街楼,楼顶楼,层层叠叠,密而有序。
国内学者称,喀什历史街区是我国目前惟一一处保存下来的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传统历史街区。2003年8月,世界遗产考察组实地考察喀什古城时指出:“喀什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闻名中外的历史古城的较为完整的缩影,申报世界遗产没有喀什是不可想象的。”
老城区居住条件令人担忧
喀什政府在为当地的历史文化积淀而自豪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忧患。
喀什市老城区位于目前城市中心区,老城区的面积占城建区面积的20%,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5万人,这样的人口密度在国内其他城市也是罕见的。大部分民居为土木结构住房,不具备抗震能力,相当部分居民住房为后续搭建的楼上楼或临时建筑。整个老城区居民危房达23597户,危房面积达110万平方米。老城区主要街巷有28条,街巷道路最宽处只有6米,最窄处不足1.5米,大部分地段机动车无法进入,一旦发生灾害,救援难以及时到达。而喀什又是国家地震局确定的地震高发区之一。此外,由于老城区排水设施落后,排水干管堵、跑、冒、渗污水现象时有发生,浸泡导致地基塌陷,危房情势日渐加剧。
改造规划:“抢救第一,保护为主”
喀什市现在开展的老城区保护工作的蓝本――《喀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跨越两个世纪,历经20年漫长岁月,凝聚着来自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天津大学等全国一流城市设计大师、文物保护专家的心血。
喀什市历届党委和政府依据蓝本坚持“抢救第一,保护为主”的方针,从喀什市的特点出发,结合抗震救灾加固改造工程,确立了保护规划的要点:保护优秀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名城的传统形态容貌;保护古城和各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形态风貌;保护古城原有的空间格局;保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文物实体、风景名胜、古城水系、古树名木、古园林;保护精神文化遗存。
1999年,喀什市老城区抗震防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正式提上中央、国务院的办事议程。经过自治区、国家建设部、计委的多次项目重编制定,2000年12月30日,国家计委批复了“喀什市老城区抗震加固及部分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批准总投资为6.6575亿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两亿元,自治区财政补助8100万元;喀什地、市财政筹集 8200 万元,居民集资2514万元,建设银行住房开发及按揭贷款27761万元。
按照这项工程,老城区里的5000户居民要搬迁出来,政府专门修建两个小区安置居民。这两个小区分别取名为香妃花苑小区和幸福花苑小区,分别能安置2868户和2132 户居民。2001 年9 月15 日,该工程正式启动。
2008年底,《喀什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项目方案》最终确定,由国家补助20亿元,自治区筹资10亿元,加上喀什地市两级政府配套资金和老百姓自筹资金,项目总投资逾70.49亿元。
这项工程将喀什老城区分成28个片区,计划在5年内改造危旧房49083户,507万平方米,包括建设安置周转房、完善各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回填地道、消除安全隐患等措施。
喀什市副市长徐建荣表示,这次改造,根据事前的民意调查,列出了自拆自建、自拆统建结构主体、自拆统建多层楼房等多种方式,不同的方式给予不同的建房补助,居民可自愿选择其中的某种方式,建成符合抗震要求且具有维吾尔民族特色的民居。
随后喀什市政府向老城区居民发放了两万份《喀什市老城区危旧房改造居民入户调查问卷》,最终收回了16618份有效问卷。喀什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喀什市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建房补助、拆迁补偿安置暂行办法》,制定了惠民政策。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
91岁的吾守尔是老城区亚瓦格街道布拉克贝西巷居民,3个已经成家的儿子仍然和他生活在一起,5间小平房住着祖孙三代共15口人。街道办工作人员第一次上门动员时,不管是搬迁、维修还是重建,全家人都不同意;后来虽然同意原地重建,但老人还是担心在新小区做不了两个儿子现在的生意。“新小区大门对面已经计划要建一个集贸市场,给做小买卖的新居民提供门面和摊位。”街道办工作人员的话,最终打消了吾守尔全家的顾虑。
喀什老城区亚瓦格街道办主任帕夏古丽・赛迪尔丁说,居民态度的这种转变,说明了老城区危旧房“以人为本”、尊重民意的改造赢得了民心。“以前持观望态度的居民现在主动报名排队等候,希望尽快改造到自己所在的片区。”徐建荣说,“从‘要我改’到‘我要改’,这是一个180度的转变。”
新城区人民安居乐业
在喀什老城区危旧房改造试点区E―8片区主体结构完工交接仪式上,徐建荣指出,部分居民搬迁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改造。搬迁出来的居民腾出了空地,不仅可以拓宽巷道,还能留出公共空地。这样做,为留在原地重建的居民创造了条件。
在因房屋置换搬进幸福苑小区的530户居民中,有450户是低保户。在未来五年内,他们只需要交一半的冬季取暖费,并且每人每月有30元补助,每个低保户家庭有两人可以办理免费乘车卡。在老城区改造的E―8和花盆巴扎两个试点区,有65户不愿离开老城区的居民选择了在原址拆除后修建新房。
对于拥有古老历史文化的城市来说,老城区既是一笔宝贵的、独特的历史遗产。同时,新疆喀什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项目的难度之大、投入之大、牵涉之多,更是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对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李建新有着独到的认识。“喀什老城区危旧房改造中,由设计师与当地居民充分对接,共同设计出的低层、高密度,庭院、商住两用,同时城市风貌得到保护的住宅社区,接近当地人的生活和生存形态,能满足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同时还保存传统老城区的城市风貌、肌理、住宅群落的空间形态。”让老城的穆斯林群众,仍如往常一样地履行宗教功课,一日三餐地品尝传统美食,穿着鲜亮的传统服装喜形于色,专心不二地从事手工艺品的制作,干着自己该干的工作,过着早已习惯的日子。李建新认为,这种方式不仅在喀什老城区改造中起到了破解难题的作用,其成功经验拿到其他类似地区的改造保护中,同样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喀什老城区亚瓦格街道托尔亚瓦格社区的居民在修建房屋。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