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着力加快改善农村民生

2010-02-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特约评论员 我有话说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和农村民生问题。2004至2009年连续出台的6个中央一号文件,都突出强调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出台了一系列指向明确、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作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制度安排,有力推动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有效推进了农村民生的较大改善。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农业农村工作基本思路中强调“增收惠民生”,明确要求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确保农民收入不陷入徘徊;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确保农村民生加快得到改善。这既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支撑,也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更是保持全局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保证。为此,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增收惠民生”方面,又有许多新亮点、新举措。

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举措。200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实际增长8%以上,实现了连续6年增幅超过6%,是农业农村形势好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农民收入的基数逐步提高,继续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促进农民就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内外联动,多措并举,努力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一要通过支持引导农民广泛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林下种养业等,在拓展农业生产的广度深度中扩大就业容量,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二要通过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活跃农村经济中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开拓农村非农就业增收空间。三要通过加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深入开展工伤保险全覆盖行动,健全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抓紧落实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不断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同时,文件还特别提出,要通过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县域经济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能力。

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我们在改善农村民生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上看,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加快改善农村民生仍然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切实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水平和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要继续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二要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衔接。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绩效工资和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逐步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三要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试点步伐,确保符合规定条件的老年居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四要合理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健全临时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五要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综合利用。

继续抓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扶贫开发是确保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协调区域发展的现实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得到国内外广泛赞誉。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坚持农村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扩大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