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在陕西略阳县徐家坪灾民安置点,村民在活动广场上健身。夏侯昭?摄
立春了!寒冬过后,春天显得更加美丽。曾经的陕南地震“灾区”也
重建房屋、重建家园、重建希望、重建信心……重建的激情,在党的阳光映照下,如春雨一般尽情地撒播在灾区大地上,尽情地撒播在千百万灾区人民的心间。
一时间,万众一心,八方驰援。风雨过后见彩虹。东方风来满眼春。巨大的暖流在灾区回荡,在灾区人民的心间激荡。新的村庄、新的城镇、新的校舍、新的厂房……崭新的民居、现代化的建筑,神话般地从灾后的大地上崛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活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给灾后的大地带来了魔术般的生机与活力。跨越的激情,令国人为之慨叹,让世界为之惊诧!――来自灾区重建采访的感动
“地崩山摧壮士死,天梯石栈方钩连”。陕南自古以来就是车马难行之地。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陕南遭受到了巨大破坏,而尤以略阳、宁强两县为甚。山高路险,物资运送、人力调配等十分不便,重建工作的困难可想而知。然而2010年农历新年前夕,当记者行驶在龙门山断裂带间的蜿蜒公路时,不时可以看到一排排崭新的民房。汉中市运输公司驾驶员谢汉告诉记者,汶川地震的时候,陕南很多民居都成了危楼,经过一年多的恢复重建,现在老百姓基本上搬进了新家。群众优先、社会公共事业次之、政府机关最后,分三步完成灾后重建工作――陕南践行着这样的承诺。
“感谢国家,我们住得很舒服”
灾后重建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确保受灾群众住有所居。略阳县菜籽坝廉租房小区是地震后陕西省第一个入住的廉租房小区,天津援建工作组和略阳当地干部一起加班加点,不到一年就达到了入住标准。
共建新家园携手创奇迹 |
宁强县青木川镇东坝村韩家垭安置点村民李春芳,原先在山里住的是三间土房,地震后被鉴定为危房。国家每户补贴两万元,香港红十字会捐助了1.5万千元,再加上3万元的贴息贷款,李春芳也住进了政府统一规划的新房。新房有四间,面积110多平方米,后面附带一片超过50平米的院子。当地政府还给每户统一修建了多用水池,休闲石桌石凳和葡萄架。李春芳指着家门口的水泥路告诉记者,天津援建了该安置点的所有基础设施,以前住在山里,去一趟城里就得花一天时间,现在公路修到家门口了,出门鞋都不沾泥巴,条件比镇政府还好。这要是搁往常,想都不敢想。
“好政策把坏事变好事”
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给予了灾区很多倾斜性政策,灾后重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48岁的张会翔,在略阳县城开了一家超市。政府补贴每家超市一万元,并且减免税收,使他得以维持平价经营,还能比原计划提前扩大超市规模。他说,地震本来是个坏事,但有了好政策,坏事对他来说变成了好事。
在略阳县何家岩镇何家岩民族村,有一个回民村民组。29岁的阿米来在地震前一直租住着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平房,一月租金80元。地震导致她家墙体出现移位,正怀着6个月身孕的她,无法继续居住,后来镇上统一规划了民族村一条街,她家搬到钢混结构的双层联排别墅,一层是店面,二层是100多平米的四居室。据何家岩镇党委书记任帅介绍,镇回民小组有200多人,地震前仅有耕地24.75亩,人多地少,而回族与汉族生活习惯不一样,所以扩建一直是个难题。过去回民群众有的一家四世同堂挤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有的父亲、孩子都在一套房子里结婚。何家岩镇灾后重建工作结合民族政策,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回民一条街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宅基地置换等办法,大大改善了回民群众的居住条件。
“考虑到我们回民都有做生意的传统,一层还修了店面。”阿米来说,“过去即使我们有能力修房子,也没有宅基地,现在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多亏了国家的民族政策。”
略阳电厂是略阳的用煤大户,以往烧完的煤灰只能采取堆放的方式处理,时间一长,将略阳郊外一处山涧填满了,一到刮风的日子,煤灰飞扬,被当地群众称为“灰坝”。地震后,天津援助工作组和略阳县通过规划,在“灰坝”对面建起了略阳县嘉陵建材有限公司,以“灰坝”为原料,辅以炉渣、石灰和石膏等,压制灰砖。
记者来到工厂,在大门口一眼见到红色巨型标牌:“学习天津新理念,建设城西工业园”。生产部主任陈涛告诉记者,该厂由天津出资一部分并提供技术支持,同当地企业联合兴建,在灾后重建用砖最紧缺的时候,周六周日一直满负荷生产。灰砖的制作成本要比红砖低,而且抗压强度在15兆帕(MPA)以上,时间久了也不会出现红砖常有的粉化现象。有赖于国家对灾区倾斜的好政策,厂子变废为宝,解决了“灰坝”多年的处理难题,而且在市场上也卖得红红火火。
“必须先人民后自己,这才是共产党员”
经过5个小时的颠簸,记者从宁强县城赶到青木川镇已经是子夜时分,看到街道两旁全是三层古色古香的民居,在黑夜里显得别有韵味。整个镇上只有街的尽头亮着灯光,走近一看,原来是镇政府的办公大院。52岁的镇财政所干事李自生,仍在板房里埋头工作。“我就在隔壁的办公室看材料,不知道你们来访,没有做接待准备,实在不好意思。”不到两分钟,青木川镇党委书记冯元明就出现在记者面前,腼腆地笑着。
青木川镇地处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处,距汶川直线距离250公里,地震导致全镇85%的民房成了危房,而且大部分是无法居住的D级危房。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全镇干部采取各村包干制度,不分日夜、放弃节假日,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截至去年年底,青木川镇完成了长沙坝村整体搬迁,东坝、南坝等村的原址重建工作,老百姓都住进了永久性住房。
在略阳县委工作人员当中,都知道这样一件事。县委书记胡平安的妻子给他打电话的时候,总是反复叮嘱:“听见敲锣声一定要赶紧跑!”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凤凰山滑坡带是略阳县城最后治理的滑坡带,如果凤凰山滑坡,整个略阳县城将成为一个大型堰塞湖,8万人将无家可归。处于滑坡带下方、设施陈旧的凤凰宾馆,是略阳县委机关临时办公地点,在整个灾后重建的过程当中,略阳县委机关始终坚守在最危险的第一线,把安全的地方让给群众,同时约定,为了确保人身安全,一旦滑坡带出现异常,由值守的同志敲锣报警。
“必须先人民后自己,首先为老百姓着想,这才是共产党员。”略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费宝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凤凰山附近一栋楼龄在三十年以上的老楼六层,就是费宝成的家。建筑面积40多平方米,阳台被改造成了卫生间和厨房。墙壁上可以清晰地看见几条由于地震产生的裂缝。费宝成的妻子说,由于家住顶层,这些裂缝应该不会影响房屋的主体结构。记者从费宝成家的阳台上朝外看,不远处,已入住菜籽坝廉租房小区的群众正在领取免费春联。
53岁的汉中建筑设计院干部李有智,受宁强县计生局的委托,对全县下属每一个镇计生站的重建进行前期地质勘察。记者在青木川镇遇到他时,已是凌晨2点。李有智说,他们组今天一天已经跑了高寨子镇、铁索关镇和青木川镇,一共是200多公里山路。作为地质勘探人员,通过参与这次灾后重建工作,他由衷地想说一句话:楼修得再坚固,也有塌的一天,但是灾区群众心中的楼,是不会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