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今年能过上一个殷实的‘肥’年”

2010-02-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刘昆 通讯员梁达政、刘翰明 我有话说

开栏致语

本报今天开设“春节记者走基层”专栏,作为一个窗口,向广大读者汇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地震灾区人民和基层百姓是如何度过春节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了,我们格外惦念这些地区的人民群众:低保户是不是有人照顾?百姓生活有没有大的改进?灾区重建各项工作是不是到位?各民族群众是不是其乐融融……我们的记者将深入这些地区进行采访,真实记录下那里的干部节日期间依然忙碌的身影,生动展现出那里的群众鲜活实在的生活状态,还有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敬请读者关注。

春节记者走基层

记者日前从百色那坡县城出发,在蜿蜒陡峭的山路上颠簸近三个小时,来到位于中越边境大山深处的苗寨水弄屯。一见到记者,村民陶建明就激动地说:“今年大家能过上一个殷实的‘肥’年!”

原来,就在不久前,那坡县领导来到水弄苗寨,给14户苗胞带来了6万多元的边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粮食补助,还向他们赠送了几百斤的玉米良种和每户一百斤化肥。陶建明一家领到了342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

水弄屯世代固守边疆,由于种种原因,一年多以前这里还不通水电、不通道路,村民们住茅草房,过着与世隔绝、刀耕火种的生活,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日子十分贫苦。

2008年11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了解到那坡边境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广西帮助边民解决饮水、用电、行路难等问题。广西各级党委政府立即行动起来,大力实施“兴边富民”工程,2008年安排资金6891.95万元,实施了边境0―3公里11类3537个项目;2009年安排资金1.0932亿元,继续实施了边境3―20公里8类5264个项目,解决了边境群众的“造血”功能和自我解决贫困问题的能力。

在陶建明结实宽敞的新家,一副去年的对联依旧醒目:“安居乐业感谢共产党,新屋落成感谢政府帮”,横批是“共产党好”。客厅里摆着一台彩电,他的妻子抱着两岁多的儿子在看电视,墙上还挂着一面小黑板,上面写着“电器”、“灯”、“锅”等字样。原来,陶建明作为村里唯一“文化人”,扮演起“夜校老师”的新角色。他每天晚上在家里教乡亲们一些基本文化知识,政府每天给每位来上课的村民两元钱补助,而他这位“老师”上一天课就能得到20元的补贴。“大家不仅学习文化,还有收入,还能通过‘有54个频道’的彩电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个年准过得有意思!”陶建明笑着说。

在水弄屯青年安置场食用菌培育房,苗胞张美羊自豪地告诉记者:“在县里的扶持下,去年我们一家仅生姜种植和食用菌生产就增收1200多元,比以前翻了两番。”

“对边民高看一眼,厚爱一层。”这是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到这里看望大家时说的话。村民陶美宝告诉记者,政府通过推进‘坡改田’项目,让每人拥有了一亩以上的耕地,大家除了耕种政府免费发放的良种玉米,还种上了女贞子、软枝油茶等经济作物,收入明显增加了。

临别之际,陶建明紧握着记者的手,坚定地说:“我今年还用这副对联!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来年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过得更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