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广西:大开放带来“黄金十年”

2010-02-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金桀 刘昆 我有话说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1月7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作为中国和东盟合作的“前沿”和“桥头堡”,广西西部大开发的脚步与加快对外开放紧紧相连。

10年来,广西以大开发促进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谱写出了一曲动人的和谐发展之歌。

开放合作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东盟国家已连续10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广西自治区主席李康说。广西通过不断深化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快速发展。2008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132.4亿美元,为1999年17.5亿美元的7.6倍,年均增长25.2%。

这是广西西部大开发10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一个缩影。2008年,广西生产总值7171亿元,是1999年1971亿元的3.6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5%;财政收入843亿元,为1999年201亿元的4.2倍,年均增长17.3%。

“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广西交通发展的‘黄金10年’。”广西自治区交通厅副厅长梁毅告诉记者。2000年桂林到北海高速公路全线贯通;2003年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2005年我国连接东盟的第一条国际陆路大通道――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正式通车;2008年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

统计显示,2000年至2008年,广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万亿元,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等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投产,为广西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目前,食品、有色金属、汽车、石化、冶金、机械、电力等逐步成为广西的工业支柱产业,食糖、微型汽车、轮式装载机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全国排第1位。桑蚕、木薯、速丰林等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

环北部湾成为耀眼明珠

北部湾是西部12个省市区最便捷的出海口,但在历史上,发展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其他沿海区域。

西部大开发给北部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根据这个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2009年12月22日,南宁保税物流中心正式通过国家联合验收组验收;一天后,钦州保税港区也正式通过验收。“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与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北海出口加工区将一同构建起完善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实现南宁与钦州、北海、防城港的区港联动。”南宁市商务局副局长蔡东阳说。

环北部湾临海产业布局也正在加快形成。石化、钢铁、能源电力、林浆纸、电子等产业项目已经明朗化,产业链开始延伸。据统计,北部湾经济区内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43项,总投资达3782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5项,总投资801亿元。

如今,北部湾经济区的“龙头”作用正逐步显现:2009年前三个季度,经济区GDP增长15.4%,增幅比全区高1.7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前不久,《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年人优待规定》正式颁布。老年人优待政策的享受年龄从70岁放宽到60岁,633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享受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看病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等优惠。

这是近年来广西改善民生的又一举措。

10年来,广西先后组织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农村危房改造、中小学危房改造等一系列扶贫攻坚大会战。目前,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具有广西特色的教育体系基本建立。109个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农民参合率达91.22%;14个地级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制初步建立,60万城镇居民、193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33.9万农村五保对象享受五保供养政策。2008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46元,比2000年增加8312元,年均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比2000年增加1825元,年均增长8.9%。

“2008年广西森林覆盖率是54.2%,居全国第四位,提前两年实现了广西科学发展三年计划中的森林覆盖率要达到54%的目标。”广西林业厅副厅长莫一平说,植树造林大大促进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桂林、南宁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南宁还在2006年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

据统计,2000年至2008年,广西全区共完成造林207.6万公顷,中心城市空气质量达到Ⅱ级及以上标准,主要江河Ⅲ类水质达标率98%以上。农村沼气池入户率45%,居全国第1位。山清、水秀、地干净的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广西的一大品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