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浪潮汹涌澎湃。面对挑战,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经济增长实现保八目标。进入“后危机时代”,“调结构、促转变”恰逢其时,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在“保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后,“促转变”在当前形势下也显得更加刻不容缓。
从2009年“保增
农业:保增长促丰收“稳定向好”
2009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好于预期,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全年粮食产量10600亿斤以上,再创历史新高,连续3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实现连续6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实际增长6%以上。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今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新政策,扩大良种补贴品种,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扩大补贴政策受益范围,提高小麦、稻谷收购价格。但今年农业生产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是气候因素有利有弊,二是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波动因素容易对国内农产品市场产生冲击。但是李国祥认为,国际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利用国际市场调控国内市场的余地很大,他预测2010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势头基本能够保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出台了七个中央一号文件;农业生产连续六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激发了农民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这些持续效应将在今年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是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宋洪远提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两个方面下功夫,发展循环经济和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展农业产业经营,把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低产出、低效益的农业转变为较低成本投入、较高收益及产出的农业。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年农业部将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要求,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此,农业部门将努力保障粮棉油糖稳定发展,统筹推进“菜篮子”产品协调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能力建设,加大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和贸易促进,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工业:调结构增活力“整装待发”
我国经济能够在国际金融危机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企稳向好,主要得益于全国上下行事早、动手快,采取的政策措施到位,更得益于近年来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取得的积极成效。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应积极利用好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展望2010 |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充分暴露了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第二产业带动、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的脆弱性。“今年将工业增速指标定为11%左右,这个速度是必要的、可能的,也是适宜的,既可保持一个适度的增速,又不追求过高的目标。”李毅中表示,2010年主要是希望在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引导地方、行业和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对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认为,长期以来,工业企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竞争力不强,许多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低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滞后。不仅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大量落后产能亟待淘汰,风电装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产能过剩矛盾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更加凸显。
朱宏任说,从目前趋势分析,今年我国工业品市场需求将继续扩大,消费类产品的生产可望适度增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仍会保持一定规模,工业产品进出口也将好于2009年。同时,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继续完善,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使工业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品种质量和管理提升,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有所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将继续增强。
宏观政策:兴转变谋发展“势在必行”
V型反转,成功保八,4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经济下行风险并未完全消除。因此,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巩固回升基础。
“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经济刺激计划更需要谋求长远发展。”余永定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要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如此,才能化解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又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中央严控新增投资措辞严厉,就显示了这一意图。2010年,财政政策将突出实施重点,在加大对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支持力度的同时,将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从长远来讲,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从而拉动消费内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在信贷政策方面,将重点向社会经济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转移,“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切实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各类潜在的金融风险。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说,当前中国应防止因信贷过快增长引发通胀。他认为,今年国家在关注通胀预期的同时,将会加大力度借助信贷工具调整经济结构。
余永定认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推动。“当前的价格机制特别是资源产品价格机制,既不能很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又不能很好地反映环境损害成本,这在客观上使高能耗、高排放、资源型产业发展得不到有效控制。”余永定认为,只有深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确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才能从经济上有效抑制“两高一资”产业的盲目发展,使经济增长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
政府职能转变和财政转型,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切入点。余永定说:“必须着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不再把GDP增长作为主要考核评价标准。”他认为,为减轻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的压力,财政应尽快向公共财政转型。此外,具有科技创新、提高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内在动力而且对市场信号高度敏感的现代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行为主体。因此,应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特别是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产权改革,同时还要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月二十一日,施工人员在沪宁城际铁路无锡段架设电气线路接触网。沪宁城际铁路建设已进入“决战”阶段,预计将于七月一日开通运营。新华社发(程炳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