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楚简《恒先》与“八股文”

2010-03-0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邢文把楚简《恒先》与八股文联系起来,多多少少有标新立异之嫌―――楚简《恒先》是出土于战国楚地的竹简文献,现藏上海博物馆;八股文是明代科举考试的应试文体,两者的时代相距千年。难道八股文的起源能追溯到千年以前的战国时代?我们今天要从楚简《恒先》的辞章特色、八股文的文体特点,来讨论这个重要而有趣的问题。

一、从楚简《恒先》谈起

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战国时期的辞章文体,而且关系到我们应该如何整理、复原中国古代的简帛文献。

我们先从《文史通义》中的一个观点来看第一个问题。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反复强调:“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他的意思很清楚:到了战国时代,文章的辞章变化已经穷尽,后世的各种文体也已具备。这当然是语带夸张的概括性评述,但它的观点是明确的,也就是说:到了战国时代,文章写作的辞章修辞已经极尽变化,后世文章的主要文体至少已备雏形。从上博楚简《恒先》的修辞特征来看,名噪后世的八股文文体,在文体特征上,确实可以溯源至战国。

上博所藏战国楚简《恒先》有着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其中最值得提出来讨论的,是一种基于对偶格的修辞结构―――排偶。楚简《恒先》所见排偶,约有两种基本的形式:排比对偶式排偶与联句对偶式排偶。在《恒先》中,这两式排偶也有复合排偶的形式。下面我们看两个例子。

第一,排比对偶式排偶。这种排偶的基本结构是三个以上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其中,各句之间彼此对偶。两两对偶是这种排偶与一般排比句的区别。楚简《恒先》第一章有:“朴,大朴。静,大静。虚,大虚。”这是一组排比句。构成这组排比的3个句子中,“朴”、“静”、“虚”3词彼此相对,“大朴”、“大静”、“大虚”各以“副词+形容词”的结构彼此相对。句中,“大”字的使用,隔字重复,是类字的修辞手法,属于类叠的一种。此例虽只有9字,但已是由3个彼此相对的对偶、类字结构所构成的排比,是一种简单的排比对偶式排偶结构。

第二,联句对偶式排偶。楚简《恒先》的第五章分为两层,如上下两联,可列作下表:

上表中,括号里的“下”、“为名”诸字,是为了便于说明辞章结构而补出的。在上表第一层,“详义利,考采物”是严格工整的对偶句,“作焉有事,不作无事”是句式相对、意义相反的对比句;第二层的“言名先者有疑妄,言之后者校比焉”,也是句式相近、相对的对比句。第一层中的“举天\(下\)之事,自作为事,用以不可赓也”,与第二层中的“举天下之名,虚树\(为名\),习以不可改也”,构成对偶。整个第五章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中“详义利,考采物,出于作。作焉有事,不作无事”与下联中的“凡言名先者有疑妄,言之后者校比焉”相对,上联中的“举天\(下\)之事,自作为事,用以不可赓也”与下联中的“举天下之名,虚树\(为名\),习以不可改也”相对。这样的上下两联句式双行、彼此对偶,是排偶的常见形式。《恒先》第五章的联句对偶式排偶,是一个对偶之中又有对偶、对比的复式结构。

《恒先》的这种修辞特征,不能不使我们想到以排偶为主要辞章特点的著名文体―――八股文。

二、是是非非八股文

八股文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文体了。1942年2月,毛主席发表了《反对党八股》,把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文比为“又臭又长的懒婆娘的裹脚”,把反对八股文称作是五四运动的“一个极大的功绩”。八股文长期以来被视作“科举中最为‘丑陋'的部分,”学者们甚至在从正面考察八股文的积极意义时,也不会忘记说明要抛弃八股文的旧形式。

然而,细读《反对党八股》,我们发现毛主席所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文,并不是所有的八股文。实际上,在古人眼中,八股文是一种风格独异的文体,取历代骈、散之精华,甚至可与唐诗、宋词齐名。焦循《易余箭录》:“有明二百七十年,镂心刻骨于八股……洵可继楚骚、汉唐诗、宋词、元曲,以立一门户。”焦循还计划编一部文集,以反映“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自《楚辞》之下,汉代专录汉赋,魏晋六朝专录五言诗,唐代专录律诗,宋代专录宋词,元代专录元曲,明代则专录八股文。即便是反理学、反儒家礼义之“伪情”的公安三袁,他们也认为八股文可以抒发性灵、得文字三昧。袁中道的《成元岳文序》说:“时文虽云小技,要亦有抒自性灵、不由闻见者。古人云:‘一一从自己胸臆中流出,自然盖天盖地',真得文字三昧。盖剪彩作花与出水芙蓉,一见即知,不待摸索也。”“时文”就是八股文。袁宏道在为一部八股文集作序时,更是把八股文比之于诗,认为八股文和古诗文一样,可以传之后世而不朽。

八股文的名称有多种,如八比、时文、时艺、制艺、制义、经义、举业、四书文或五经文等。八股文在形式上要求有“八股”或“八比”;“股”或“比”,都是指对偶。“八股”或“八比”,说的是在明代科举考试所独有的这种应试文体中,须有8组对偶。这8组对偶,以排偶为体,在八股行文的起承转合中,有着不同的作用。

《明史・选举志》对八股文作有说明:“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这一段文字,从八股文的用途、来源、人称、文体、名称几个方面,界定了八股文。1、八股文的用途:在唐、宋以来的科举考试中,用来命题试士的文体;2、八股文的来源:宋代王安石所创的应试文体经义;3、八股文的人称:以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4、八股文的文体:文章在规定的部分须句式相对,体用排偶;5、八股文的名称:八股、制义等。

八股文在文体上要求有“八股”或“八比”,被认为是出于唐代应试的律诗。毛奇龄《西河集》:“唐制试士,改汉魏散诗而限以比语,有破题,有承题,有领比、颈比、腹比、后比,而然后以结收之。六韵之首尾即起、结也,其中四韵即八比也。然则试文之八比视此矣。”就是说,在唐代的科举考试中,限用诗句对偶的律诗,有起、有结,有破题、承题、领比、颈比、腹比、后比,其中的“八比”就是后来“八股”或“八比”的来源。这当然只是一种说法,许多学者并不赞成,如晚清探花商衍鎏先生就在他的《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中,对此进行了批评考证。但毛氏之说,至少总结了八股文体的若干重要特征。

综合各家意见,我们可以把八股文文体的构成及其形式特点归纳如下:

1、破题:破解题意;文字散行。2、承题:承接并进一步说明所破题意;文字散行。

3、起讲\(又称原起、小讲\):总括题意,覆罩全篇;文字散行。

4、起比\(又称起股、题比、前股、提股\):开始议论;句式双行,相对成文,四、五句或八、九句,构成排偶。

5、中比\(又称中股\):承上启下,充分议论,全篇的重心所在;句式双行,相对成文,句数不限,构成排偶。

6、后比\(又称后股\):发中股所未发,铺张推陈,畅所欲言,与中股共同构成全篇的重要部分;句式双行,相对成文,句数不限,构成排偶。

7、束比\(又称束股\):回应前文,申明主题,收束全篇;句式双行,相对成文,二、三句或四、五句,构成排偶。

8、大结:结束语,发挥己意;文字散行。

对照《明史・选举志》等文献所记,可以知道起比、中比、后比、束比这4组偶句,体用排偶,构成狭义的“八股”或“八比”。

这种“八股”或“八比”的文体特征,已见于战国楚简《恒先》。

三、楚简《恒先》所见“八股”

战国楚简《恒先》与八股文的关系问题,也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出土文献应该如何进行整理、复原的问题。

最近几十年来,大量的出土简帛文献问世,许多古文字、古文献学家和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为出土简帛的整理、释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广大读者有可能学习与研究这些失传千年的古代文献。以楚简《恒先》为例,整理者最初发表的释文、学者们随后对释文的讨论与修订,都是我们今天讨论《恒先》的不可或缺的基础。然而,楚简《恒先》发表至今已有6年,国内外的研究文章已近百篇,但我们对于《恒先》的分章复原仍然不能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这是为什么?我们认为,虽然学术观点的分歧会有种种原因,但在楚简《恒先》的案例中,对于《恒先》分章复原众说纷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楚简《恒先》本身的文献结构,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发现,楚简《恒先》的行文及文献结构,有着繁复严密的组织;基于《恒先》这种内在的文献结构而提出的分章复原方案,不仅清楚地反映了《恒先》严整的内在结构,解读了若干释读、断句的疑难,而且能够说明战国楚简《恒先》重要的辞章特点:体用排偶,“八比”成篇。

下面,我们把战国楚简《恒先》的释文,按明代八股文行文的起承转合之例,简析如下,看看《恒先》的行文与后世的八股文究竟有怎样的联系。“恒先”的篇题,是楚简《恒先》的自题。全篇从“恒先无有”开始,引出“或作”\(或即是恒\),层层深入,大致可分如下几个层次:

1、恒先无有,朴、静、虚。

破题:虽然篇名“恒先”应该是出自篇首的“恒先”二字,但全篇以“恒先无有”开篇,在形式上也是明破主题,下启全篇。

2、朴,大朴。静,大静。虚,大虚。

承题:这3句每句3字,但两两对偶,排比成文,以一个排比对偶式排偶格,承题而论,说明前文的“恒先无有,朴、静、虚”。

3、自厌不自.,或作。有或焉有气,有气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者。

起讲:这一节分两层,“自厌不自.,或作”是第一层,描述“或”(即“恒”)的始作;“有或焉有气”等4句是第二层,以两两对偶、排比成文的排比对偶式排偶,浑写了一个宇宙发生论,拈出全篇议论的主线,开启全篇讲论。

4、未有天地,未有作行出生。

起比:这两句句式相同,虽字数互异,但成份相对;尽管对偶(“比”)不严整,但也可视作下文论述部分若干组对偶结构的起点,所以是“起比”。

5、虚静为一,若寂寂梦梦,静同而昧或萌。昧或滋生,气?自生。恒莫生气,气?自生自作。恒、气之生,不独有与也。或,恒焉。生或者,同焉。昏昏不宁,求其所生。异生异,归生归,违生非,非生违,依生依。

求欲自复。复,生之生行。浊气生地,清气生天。气信神哉,云云相生,信盈天地。同出而异生,因生其所欲。业业天地,纷纷而多采物。先者有善,有治无乱。有人焉有不善,乱出於人。先有中,焉有外。先有小,焉有大。先有柔,焉有刚。先有圆,焉有方。先有晦,焉有明。先有短,焉有长。

天道既载,唯一以犹一,唯复以犹复。恒、气之生,因复其所欲。明明天行,唯复以不废。知几而无思不天。有出于或,性出于有;意出于性,言出于意;名出于言,事出于名。或非或,无谓或。有非有,无谓有。性非性,无谓性。意非意,无谓意。言非言,无谓言。名非名,无谓名。事非事,无谓事。

中比:这是楚简《恒先》的主体与全篇的重点,是一个大型的复合排比结构。在意义上,“昧或萌”与“求欲自复”、“天道既载”成份相对,“昧或滋生,气?自生”与“浊气生地,清气生天”、“唯一以犹一,唯复以犹复”成份相对;在修辞上,“恒、气之生,不独有与也”与“同出而异生,因生其所欲”、“恒、气之生,因复其所欲”排比、相对,“昏昏不宁,求其所生”与“业业天地,纷纷而多采物”、“明明天行,唯复以不废”排比、相对,而“异生异,归生归”、“先有中,焉有外”与“有出于或,性出于有”等3组排比句,是一个结构严密的内含排比与对偶的复合排比对偶式排偶格。

6、详义利,考采物,出于作。作焉有事,不作无事。举天之事,自作为事,用以不可赓也。凡言名先者有疑妄,言之后者校比焉。举天下之名,虚树,习以不可改也。

后比:如表所示,这是联句对偶式排偶,发中比所未发。

7、举天下之作,强者果天下之大作。其< IMG src = "/EnpPubImg/site1/20100301/xin_0803070104392812263817.jpg" > ?不自若作,若作,庸有果与不果?两者不废。举天下之为也,无掖也,无与也,而能自为也。举天下之生,同也,其事无不复。

束比:“举天下之作”与“举天下之为”、“举天下之生”构成排比,回应前文的起比、中比、后比,收束全篇。

8、天下之作也,无忤极,无非其所。举天下之作也,无不得其极而果遂。庸或得之?庸或失之?举天下之名,无有废者欤?天下之明王、明君、明士,庸有求而不虑?

大结:用句式相近的陈述句与问句组,发挥己意,收结全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8个层次,是从文体结构与辞章学分析的角度,对战国楚简《恒先》与“八股”或“八比”所作的比较。我们并不是说《恒先》就是八股文,而是说战国楚简《恒先》的文体与修辞特征,与明代八股文已经惊人地相似,“八股文”的文体已备于战国。此外,以上的分层讨论,仅适用于特定的文体辞章学分析,并不是《恒先》的分章方案。

综上所述,广义的“八股文”作为一种具备某种特定辞章特点的文体,已经滥觞于战国,但这并不是说后世八股文这一狭义的、特定的应试文体始于战国。战国楚简《恒先》的发现与研究告诉我们,古人认为后世文体皆备于战国,绝非无稽之谈;从文体辞章学的角度去考察出土简帛,一定会有更多重要的新发现,应该成为中国简帛学的一个研究对象。楚简《恒先》与八股文的关系分析,验证了我们提出的楚简《恒先》分章方案的合理性。这一研究表明,从出土简帛内在的文献结构与修辞特征入手,是我们整理、复原出土文献的重要方法。

(作者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兼职教授、美国Dartmouth College副教授)

2010第8期
总第152期
责任编辑:梁枢 柳霞

(010)67078963
liangshu1960@163.com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