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青山绿水红土地 雨露滋润新希望

2010-03-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集体采访 我有话说

2月13日,大年三十,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冒着细雨,专程前往福建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看望老区人民。

面对热情的乡亲们,总书记说,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帮助老区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今后,我们将继续实施各项扶持政策,推动老区又好又快发展。

春雨??,春意融融。党中央和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亲切关怀和深情祝福,滋润着古田的青山绿水,滋润着老区干部群众的心田……

――摘自新华社龙岩2月13日电

近年遵义红色旅游升温,图为游客在遵义会址展览馆内参观。新华社记者杨俊江摄

受过邓小平资助的困难学生、现任平果希望小学校长的周标亮在百色起义纪念馆里。(资料照片)

游客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参观。(资料照片)

革命圣地延安新貌。(资料照片)

龙岩市委书记张健代表:

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老区发展

虎年新春,闽西老区沉浸在幸福、喜悦的气氛中。带着深厚的感情,胡锦涛总书记来到闽西,与老区人民共度新春,祝福老区人民“年年好、节节高”,激励老区人民“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家乡建设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龙岩市委书记张健代表表示:“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抓住中央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支持原中央苏区县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积极探索符合龙岩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力以赴推动生态型经济枢纽和海西重要增长极建设取得新进展,增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不辜负党中央和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强势突破带动快好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龙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培育发展机械、烟草、建材、铜、农产品加工5个年产值“破百亿元”产业,龙烟、紫金、龙工3个年产值“破百亿元”企业,走出一条“龙头企业――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子。如今,机械、建材产业产值已经突破百亿元,烟草、农产品加工、铜产业产值有望在今明两年突破百亿元。

领军企业、产业的强势突破,带动了全市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张健代表认为,龙岩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很重要的就是要强化自我约束,实现对资源可持续、高效地开发利用。因此,从2008年起,龙岩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依托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龙岩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核心,整合资源,全力突破稀土、高岭土深加工及运用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战略型新兴产业,打造全国第一个可持续发展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在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交通枢纽服务周边发展

重重山门重重开。昔日的龙岩大山阻隔、山高路隘,是典型的内陆山区;如今的龙岩显山露水、四通八达,已经成为一座临港城市。从龙岩到福建的厦门港、湄洲湾港只要1.5小时和3.5小时,到广东省的汕头港只要5小时;从冠豸山机场40分钟可到深圳,1个来小时能到上海;龙岩现有铁路3条,在建2条,“海西号”快速旅客列车1天直达北京,龙岩至上海的旅客列车也每天开出;国家高速公路网厦门――成都线、长春――深圳线贯穿龙岩全境,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3条。张健代表介绍说,龙岩正按照构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综合通道的要求,加快推进一批辐射力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2012年实现县县通高速,2013年实现县县通铁路,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出台湾海峡、南接珠三角、西连内陆腹地、北通长三角的便捷交通走廊和闽粤赣边区域性交通枢纽。

宜居城市开辟发展空间

这几年,龙岩呼应海西城市群发展,致力于推进中心城市从扩张性发展向集约性、板块性整合发展,建设商务、物流、人居三大板块,实施“绿亮美”工程,城市框架不断拉开,空间不断拓展,正在成为海西西部重要中心城市。

张健代表透露,今年,龙岩将以上杭县古田镇、新罗区白沙镇、永定县高陂镇3个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为龙头,加快10个重点中心镇规划建设,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建设“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宜居城市综合体,连结城乡,带动周边,为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开辟更大的空间。

龙岩,正在刷新老区新概念,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

(本报记者马跃华采写)

吉安市委书记周萌代表:

推动井冈老区“进位赶超”

“去年除夕,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吉安、井冈山,亲切看望慰问革命老区干部群众,指出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迎难而上、奋发进取。”来自江西井冈山革命老区的周萌代表说:“总书记的嘱托激励着井冈儿女拼搏进取,再创辉煌。”

井冈山隶属于江西省吉安市。作为市委书记,周萌代表表示,建设好井冈老区,加快改变老区面貌,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托,更是老区人民的光荣职责。他介绍,去年一年,吉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弘扬井冈山精神”的总体要求,全市经济发展提速增效,民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社会事业成效明显,各项经济指标均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发展是吉安当前的首要任务。周萌代表表示:“今年,480万井冈儿女将进一步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结合起来,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当前与长远发展,更加注重统筹改革、发展和稳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进位赶超、跨越发展。”

进位赶超有无具体指标,如何实现?对此,周萌代表的回答是:“力争今年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5%。”

周萌代表认为,抓大项目、促大投入是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关键举措。“我们将以项目为抓手,打造一批产业聚集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规模企业,鼓励一批符合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要求的‘绿色’项目,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开工建设,力促井冈老区的产业结构更优,资源环境更好,发展后劲更强。”

目前,吉安市已着手组织实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承接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转移,力争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50亿元。在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观光休闲基地方面,重点推进梨坪国际会议中心、庐陵文化生态园、城南庐陵文化民俗古街等重点项目建设。在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方面,全面加快衡茶吉铁路井冈山至衡阳段建设,力争新开工建设昌吉赣城际铁路、泉南高速公路吉安至莲花段、抚吉高速公路吉安段、厦坪至睦村和吉安绕城高速公路。在打造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方面,加快峡江水利枢纽、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建设步伐,积极配合中石油做好西气东输二线吉安段210公里输气干管和吉安分输清管站建设;加快推进万安核电站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吉安工作的另一大重点。周萌代表对此的设想为:“一是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二是不断推进社会事业,推进文化、教育、卫生资源合理布局,均衡发展,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三是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继续抓好就业、就医、就学和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障‘三就三保’等民生工程;四是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努力保护好井冈老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本报记者胡晓军、张国圣采写)

遵义市委书记慕德贵代表:

让“红都”百姓个个富足幸福

提起遵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命运,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我们党从幼年走向成熟。这座历史“红都”今天的现状和未来的走向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遵义市委书记慕德贵代表。

慕德贵深情地说:“作为这座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城市的‘班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建设一个与遵义知名度和影响力相称的城市,是遵义各族干部群众长久以来的共同心愿。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遵义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去年,贵州省委对遵义提出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在全省走前列、作贡献的新要求。当前,全市正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创新型城市和打造文化旅游强市的‘三新一强’战略,按照加快建设黔北综合经济区、着力构建‘和谐遵义’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等工作,推动市域经济‘中部崛起、西部突破、东部开发、北部攻坚’,着力打造‘会议之都’,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为把遵义建成现代化的宜居城市而不懈努力。”

慕德贵说,要实现上述目标,首先要进一步弘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坚定信念、务求必胜”的遵义会议精神,把思想解放到推动“三个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解决求稳怕乱、小进即满、懈怠守成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鼓励敢拼敢闯敢试的精神,营造尊重创新、宽容失败、败而不馁的创新发展氛围。

其次,要充分发挥和用好遵义的地理优势,按照“紧贴黔中,融入成渝、参与泛珠”的思路,以打开遵渝、遵粤合作新局面为重点,加快形成市内、黔中、遵渝、泛珠多层级的开放合作体系,在扩大开放中不断学习、提升、发展。慕德贵书记郑重地说,遵义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和“快”的辩证统一关系,坚定不移地把“三新一强”战略走实走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慕德贵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努力破解“三农”难题,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二是努力走出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壮大主导产业;三是努力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上取得突破,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造活力;四是努力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五是坚持交通引领经济战略,加快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有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驻遵各单位、各界友好人士的鼎力相助,750万遵义人民一定能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奋力拼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遵义的明天必定更加美好!”慕德贵充满信心地说。(本报记者柳路采写)

百色市委书记刘正东代表:

让发展成果惠及老区人民

回忆起去年百色起义、龙州起义80周年纪念大会时的情景,广西百色市委书记刘正东代表仍激动不已。他说,百色起义的伟大业绩和精神给百色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百色将继承和发扬百色起义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让发展的成果惠及老区人民。

“作为革命老区,百色的发展,凝聚着几代中央领导的深情关怀。”刘正东动情地说:“百色起义是邓小平同志壮阔革命生涯的一座历史丰碑,百色也从此与这位世纪伟人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年邓小平做出‘广西平果铝要搞’的重要指示,使百色迅速成为中国铝工业基地;他两次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资助百色的贫困学生,他领导的改革开放使广大老区人民摆脱贫困进入小康。江泽民同志两次来到百色,把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吹到老区,使百色走上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胡锦涛总书记在2002年视察百色之后,于2008年春节再次视察百色,推动百色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党中央的关怀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刘正东说,“2009年末,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直接关于百色发展的内容多达15处,明确了百色重点打造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覆盖百色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目标和重大项目。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百色革命老区的关怀和支持,给我们巨大鼓舞和巨大机遇。”

刘正东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发展,百色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铝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亚热带农业基地、西南地区连接东盟的立体交通枢纽。如今,“红色福地、绿色生态、银色产业、和谐壮乡”,已成为百色最闪亮的名片。

作为国内红色旅游目的地和12大红色景区中心之一,百色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踏上“红色之旅”,探访红色遗址,缅怀革命先烈。去年是百色起义80周年,百色的红色旅游红红火火,仅百色起义纪念馆年接待游客量就突破了百万大关,去年全市旅游人口突破千万。

“我们决心依托特色优势资源来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把百色建成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刘正东对于建设新兴铝工业基地信心满怀:“百色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我们将以建设中国生态可持续发展铝工业示范区为抓手,实施‘千亿铝产业’工程,大力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发展优势、改善民生优势。”

“过去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如今是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过去是偏僻闭塞的边缘,如今是出海通边的交通枢纽。”刘正东告诉记者,百色正在掀起交通建设史无前例的高潮,仅目前在建和今年要开工的就有4条铁路、7条高速路,还有机场扩建、航运枢纽、口岸升格,总投资达413亿元。

“做大做强财政‘蛋糕’后,就应该让科学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毕竟,民生才是最大的政治。”刘正东如此认为。如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群众?面对记者,刘正东如数家珍:2008年春季学期始,百色从那坡县开始实施了贫困小学生“补蛋工程”,全县所有在校农村寄宿小学生每人每天上午都能吃到一个热乎乎的鸡蛋;同样是在2008年,百色市启动“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涉及边境县交通、饮水、通电、沼气等10类4500个项目;2009年,该市展开桂西5个贫困县14.5亿元的农村基础设施大会战,投入4.6亿多元完成了百里右江河谷城乡风貌综合整治,使14700多户村民受益;围绕改善民生这个主旨,百色还在创新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贫机制,大力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争取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和进口资源加工区,确保今年辖区内国定贫困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西部地区中等水平,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中等水平。

(本报记者刘昆采写)

盐城市市长李强代表:

老树新芽展生机

这几年,曾经在战争年代奉献人力、物力、财力的老区发展日益受到国人关注。对于这些作出过重大历史贡献而如今发展落后的老区,国家正不断加大“反哺”力度,在项目、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各种倾斜。盐城就是这样一个受益的老区。

作为新四军的根据地,盐城曾经饱经沧桑、屡遭战火摧残,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盐城与一江之隔的苏南地区有了天壤之别,“一条马路两幢楼,一个交警管两头”是盐城给人的印象。曾经,这座城市全市的财政收入只相当苏州的一个县级市。而现在,一切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转折年是2009年。这一年,这座被戏称为“江苏的西伯利亚”的城市迎来了经济发展的宝贵“甘露”――沿海开发国家级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双重机遇,腾飞的迹象已经显现:2009年,盐城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0.4亿美元,总量继续保持苏北第一;进出口总额28.6亿美元,增幅列全省第二。

在盐城市市长李强代表看来,老区的发展离不开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国家的扶持,一是自身的精气神。如果说老区是一棵老树的话,只有在内外两个力的合力下,老树才能生出新芽,焕发青春活力。

沿海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让盐城有“忽如一夜春风来”之感。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国家对盐城给以大力支持,不少过去不敢想的事情得以发生。曾经,盐城人找资金四处碰壁,而现在一年就能融资10多亿元。如今,除了汽车、纺织、装备制造、化工四大支柱产业,盐城又兴起风电、环保、农副产品加工、物流、造船、太阳能光伏等六大新兴产业。2010年第一天,盐城市县域特色产业项目――3兆瓦荣威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就在阜宁县竣工并网发电,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屋顶光伏电站。在2010年全市工业重点工程项目中,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项目占到60%以上。

国家的扶持是老区发展的重要方面,但如果没有老区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发展就只能是空想。

李强认为,不少老区都有一些独特的自然资源,但长期发展的落后造成了老区人害怕拼搏并有了“等靠要”思想。盐城曾经也经历了这样的波折。作为江苏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城市,盐城拥有江苏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最多的宜港岸线和最深的开发腹地……但面对这些“宝藏”,盐城却一直视而不见,“虽面朝大海,心理上却一直背对大海”是盐城人的典型思维。在这种思维下,盐城人对外喜欢讲劣势,希望获得同情、理解和支持。

如今,盐城人变了,他们以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姿态踏上了新的征程。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升级成为国家战略仅一个月,盐城人就拿出了滩涂围垦开发的规划。对生态环境的态度变化也反映了盐城人心态的转变。盐城以“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而闻名,但过去很多盐城人抱怨“几只小鸟影响了经济发展”,而如今,盐城人不再抱怨,他们将生态视为沿海开发的品牌,积极打造东部沿海重要的特色旅游城市和湿地生态旅游地。

广袤的土地,秀美的景观,百河纵横,水鸟栖息,再加上勤劳的人民,盐城这座老区之城,正以它轻盈的步伐展现着自己的勃勃生机。

(本报记者郑晋鸣采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