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可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对文化事业发展与文化体制
张连珍委员告诉记者,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江苏近几年一直致力于“文化强省”的建设,而“文化强省有三句话: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人才队伍强最重要,因为有了它才有前面两个‘强’。”
江苏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的事实充分证明了张连珍委员的论断。自2004年以来,江苏共有338件文艺作品获得全国各艺术门类最高奖的相关奖项。电影《东京审判》,长篇扬州评话《王少堂》等一批精品力作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2009世界魔术交流大会、当代国际水彩画资深名家精品邀请展、赴韩国成功举办的“美在新江苏”摄影、美术、书法作品展,让江苏文化受到世界瞩目;而江苏的文化产业更是呈现喜人态势,产业增加值已经连续4年保持30%的增幅。
“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人才的支撑。”在张连珍委员看来,营造一个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包容失败的人才成长环境至关重要,“一个人才就是一个艺术高峰,没有高端的人才称不上文化强省,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足够的耐心,不能揠苗助长,不能有过强的功利心。”
张连珍委员介绍说,江苏的文化体制改革之所以能走在全国前列,主要得益于改革过程中的“以人为本”:一是注重培养勇于改革创新的骨干队伍,引导他们坚定改革方向不动摇,顶住压力探索新路;二是注重保障改制单位的职工权益,其中“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机制”颇受欢迎,“老办法”使“老人”得到妥善安排,“新机制”调动了“新人”积极性,从而使得各类文化人才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充分激发了文化人才的创新活力;三是注重建立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激励机制:仅2008年,江苏省级财政用于扶持奖励文化精品的专项资金就达3500万元,2009年又设立“紫金文化奖”,专门用于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文化人才。
“人才就像一颗种子,政策、机制、环境都是其肥沃的文化土壤。江苏正在从‘文化高原’向‘文化高峰’迈进,我们要用心培育好文化土壤,为这些种子提供更好的营养,保证他们茁壮成长!”采访的最后,张连珍委员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