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花了很大篇幅来论述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而此前不久,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
瞿振元:应该说,近些年我国高校取得了很大发展,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总体来看,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高校负债太多,很多学校的经费捉襟见肘;二是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够,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就前一个问题来看,原因在于我们对于教育的财经投入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过去10年我国高校在招生数量、办学规模等方面超常规发展,但教育投入未相应足够增加,生均教育投入甚至下降。我国教育投入4%的财政目标已提出有17个年头了,这个数字低于世界上4.7%的平均水平,甚至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但即使是这样一个目标,目前尚未达到,这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就后一个问题来说,主要是因为我们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比较落后,制约了人才培养。大学的运转机制、管理体制对外要适合于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对内要符合学术繁荣的发展规律,还要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这三者是紧密结合的,但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为人才培养带来了障碍,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产生。
记者:目前,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热议,作为一名高校管理者,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瞿振元:学校本身既是一个学术性组织,又是一个社会性组织,这种两重属性要求对大学的管理必须既重视学术权力的运用,也重视行政权力的运用。如果光运用行政权力去管理大学,学术的专业性会使得行政管理不得要领而出错;如果仅强调学术权力对高校的管理,又会因为社会性组织的系统性、复杂性使得学术权力难以发挥作用。所以我提倡在大学“去行政化”问题上要作具体分析:对于行政权力对学术研究的不当渗透,当然应当“去行政化”;但对于某些需要行政管理发挥作用的领域,还是不要轻易“去行政化”。总之,要确保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使用,这样才能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记者: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农业大学毕业的学生就业比较特殊,他们要更多地面向农村,面向贫困和落后地区,那么你们在日常教学中,是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健全的就业观的?
瞿振元:这个问题问得好,在这方面我们确实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我们总是号召大学生去基层就业,去偏远地区就业,可是这种号召不能等到学生毕业的时候才去进行,而是要渗透在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我们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就引导他们树立学农爱农的思想,告诉他们农业是大有可为的产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场所,让学生培养起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感情,而学校也会营造一种浓浓的爱农亲农的文化氛围,让学生们在这种文化熏陶下树立健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强调学习与思维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动手与动脑的统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开辟了实验基地,让学生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都参与农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农业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让学生明白,现代农业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产业,而是有丰富的内容、高超的科技含量的产业,从事这样一个行业,是非常光荣和有意义的,也是大有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