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握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发展的走向

2010-03-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何建明 我有话说

近30年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有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不但缺乏深入的研究,而且还存在偏见,认为其理论价值不高,甚至怀疑其存在。青年文艺理论家熊元义没有受这些偏见的影响,而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实践

出发,深入地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和具体内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批评运动、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建设等的关系。

近30年来,我们的国家不但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且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中发展的历史方位。过去,全球化至少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激烈反对和批判。首先,有人认为全球化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设立的一个陷阱,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换言之,倡导全球化也就是倡导全球资本主义化。其次,有人认为只存在一个经济一体化的过程,而不存在一般的全球化过程,特别是,不存在政治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而且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整体性变迁过程。它首先表现为经济一体化,但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人类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深刻的影响。现在,中国积极参与了全球化进程。在这个全球化进程中,胡锦涛总书记深刻地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化的历史趋势中的发展方位,他在客观认识社会主义及其命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全球化”思想。2001年11月5日,胡锦涛深刻地指出:“只有建立在各国平等基础上的全球化,才能真正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胡锦涛指出,近年来世界许多地方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发人深思。迄今为止,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从中获益甚少,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只有建立在各国平等基础上的全球化,才能真正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将致力于各国平等参与制定世界经济的决策和规则,建立新的合理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减少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风险,遏止“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现象。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发展方位的确立是在21世纪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不但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致力于社会平等,而且以争取最广大人民真正的人的生存条件为最高价值追求。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认识的基础上,熊元义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矛盾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多样化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方向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提倡文艺的多样化发展,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这种多样化发展不能完全各行其是,各美其美,而是有方向的。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就成了没有主旋律的“大杂烩”。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观、文艺批评观和文艺消费观就是在解决这个矛盾的基础上形成的。熊元义进而深入而系统地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观、文艺批评观和文艺消费观。

熊元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没有回避中国当代文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是积极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熊元义不但指出了中国作家审美理想的迷失、中国作家的双重背叛即社会背叛和精神背叛,而且提出了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的统一论、文艺的审美超越与现实超越的统一论、文艺的批判精神是作家的主观批判和历史的客观批判的有机结合论。熊元义既反对消解英雄的创作倾向,也反对在英雄人物的刻画上的孤胆英雄化和本能化,提倡文艺塑造未来的真正的人。熊元义认为这种未来的真正的人具有三大特征:不是分工的奴隶,而是全面发展的人;和人民有着血肉的联系;始终处在整个历史运动的前列。每个时代都存在这种未来的真正的人,文艺应当着力表现。当然,文艺不是表现抽象的未来的真正的人,而是表现具体的未来的真正的人。这都较好地把握了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发展的走向。

当前中国文艺界,文艺理论研究不但差强人意,而且中青年文艺理论人才出现了严重的断档。作为中青年文艺理论家,熊元义比较勤奋,善于系统的理论思考,能够对一些文艺现象进行深入的理论把握,而不是简单地抒发一些感想和感悟。因此,熊元义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这一课题既不是偶然的,也是相当难得的。我们有理由向这位青年文艺理论家表示敬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