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伟大民族必然人才辈出,一个强大国家必然教育发达。因为,人才是伟大民族的支柱,教育是国家强盛的基石。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
一、关于《规划纲要》总体战略的三点认识
《规划纲要》文本主要包括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四个部分。我是从事现代化研究的,侧重战略研究。这里谈谈对《规划纲要》总体战略部分的三点认识,供大家指正。
1、战略目标具有先导作用
《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它要求未来10年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和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系。《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具有三个特点。
首先,战略目标体现国家利益。因为它是教育发展的国家目标而不是教育部门的工作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目标,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一个社会目标,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也是一个国家目标。这些目标是从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的战略需要出发提出来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体现这届政府的理念,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次,战略目标符合历史经验。《规划纲要》提出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比我国2050年左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国家目标提前约30年。根据《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的测算,如果按1990~2005年的年均增长率计算,中国有可能在2040年前后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提前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如果是这样,中国教育现代化目标比国家现代化目标仍然提前20年左右。根据世界现代化300年的历史经验,后发国家采用教育优先发展模式具有很多成功案例。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且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度超前实现教育现代化符合历史经验和时代需要。
其三,战略目标具有一定示范和先导作用。根据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现代化具有进程不同步和分布不均衡等特点,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的发展是不同步的。《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对于其他领域和不同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示范和先导作用。
2、五个原则符合教育规律
根据《规划纲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我们理解,这个工作方针可以看成是未来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原则。
首先,教育优先原则。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符合世界现代化300年的历史经验。在过去300年里,大约有5个后发型国家,通过采用教育优先发展模式,成功赶上或超过先发型国家,实现现代化。它们分别是美国、德国、爱尔兰、芬兰和日本等。
其次,育人为本原则。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其三,教育创新原则。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动力,符合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发达国家的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不断寻求与国家需求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教育新模式。
其四,教育公平原则。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符合中国新时期的基本国情和社会需求。目前,中国社会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是教育公平,当然教育普及也很重要。
其五,优质教育原则。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符合教育发展规律,适应中国的社会需求。提高教育质量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愿望,更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
这五个原则符合教育规律,符合世界经验,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社会需求。
3、三个跨越有望载入史册
如果《规划纲要》能够在广泛采纳真知灼见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练和完善,并实施和实现战略目标,那么,它的“三个跨越”将载入中国教育发展历史,中国教育事业将翻开新的一页。
首先,教育发展阶段将实现从教育面向现代化向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跨越。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这是过去20多年的教育方针。如果《规划纲要》通过并实施,那么,中国教育就会从面向现代化走向实现现代化,这是教育发展阶段的一次跨越。
其次,教育发展理念将实现从扩大教育规模向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跨越。在很长一段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观念是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入学率和升学率。从重视规模向重视质量转变,是教育发展理念的一次跨越。当然,提升高中和大学普及率仍然是一个重要任务。
其三,教育工作重点将实现从普及义务教育向促进教育公平的战略跨越。在过去数十年里,普及义务教育始终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目前,中国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从教育普及到教育公平转变,是教育工作重点的一次跨越。
二、关于《规划纲要》文本修改的两点建议
《规划纲要》文本公开征求意见,一方面可以提升《规划纲要》自身质量,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性;另一方面可以凝聚社会共识,动员和吸引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发展。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和子孙后代,不同人对教育的理解和期待有
所不同。这里提两点建议供讨论。
1、工作方针可以进一步提炼
《规划纲要》提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二十字”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它的思想是好的,内容是好的,但形式上不够精练,可以进一步凝练文字。“优先发展、改革创新”与教育改革和发展存在文字重复。在一定程度上,改革的实质是一种创新,是一种制度和观念的创新。不同类型教育的工作方针可以各有侧重。例如,基础教育的工作方针主要是优质和公平,高等教育的工作方针主要是创新和优质,职业教育的工作方针主要是优质和创新等。
2、改革步伐可以再大一点
《规划纲要》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在改革方面,思想可以再解放一点,步伐可以再大一点。例如,高等教育可以先行试点,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如理事会制度、董事会制度、校长选聘制度、校长责任制度和教授治学制度等,真正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教育现代化不仅包括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的现代化,也包括教育结构、制度和观念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投入、教学条件和师生待遇的现代化等。以教育投入为例,2006年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投入占GDP比例平均约为5.4%,世界平均约为4.6%,中国约为3%;中国教育投入比例距离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由此可见,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解放思想,需要加大投入,需要真抓实干,需要群策群力。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承担一份责任,共同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