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传承中创造

2010-03-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宏伟 通讯员李建春 我有话说

在近现代中国书画史上,西泠印社曾出现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等诗书画印俱佳的一代宗师。以西泠印社为主要申报单位和传承代表组织的“篆刻”,更是入选了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作为新一代西泠印社成员的高庆春以书印文上佳的不菲成就成为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在去年中国的篆刻

艺术成功申遗之际,他以一个印人特殊的方式――精选了110方印章付梓出版以示祝贺。

拥有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通讯》执行主编、中国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西泠印社社员等头衔的高庆春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从1990年入选中国首届书坛新人展开始,作品接连不断地在全国书法篆刻大展上入展、获奖。他擅长篆书、篆刻、草书,作品曾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等收藏。2003年,36岁的高庆春当选为中国书协理事,是当时最年轻的一位。2006年成为西泠印社社员,同年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并被调到北京主持《中国书法通讯》报。期间受聘担任全国首届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九届书法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展评委。并特邀参加了中国书协理事书法展、全国篆刻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展等。

高庆春篆刻上取鼎彝,下挹秦汉,追求浑朴、疏放、简淡、玄远的意象,创造性地以“出锋钝角”的刻刀,将钱松、吴攘之切、冲两种刀法有机结合,篆刻作品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同时借鉴了陶印、封泥、砖文乃至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的招法,融汇变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篆书则参以两周金文及秦代石刻,又以楚篆朗畅生动的用笔融入其间,使他的大篆方圆兼济,笔法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意趣横生。而他笔下的章草则沉稳舒展,厚重圆浑,且吸收一些篆刻的刀笔意趣,蕴巧机于大朴,藏放逸于守成,形成了以动制静的独特的审美意趣。

古人云:早于喧杂是深雠,犹恐行藏坠俗流。高庆春是一位严肃的艺术家,他曾制印“独恐行藏堕俗流”,时常提醒自己独立思考,不盲从跟风,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法古与个性,形式与内涵,对接与融合,沉潜与静养中渐行渐悟,不断探索书法篆刻的艺术境界,为传承书法篆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做着自己不懈的努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