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研报告:关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应对金融危机、创新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见光明网专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典型经验的启示
核心提示:能否正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既是对一个地区领导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一个地区发展模式的检验。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实际相结合,研究提出并认真实施了“结构转型、创新强市”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强化比较优势,成功地化“危”为“机”,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通过科学利用优越的资源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曾经的辉煌并没有使鄂尔多斯躲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曾经川流不息、经常拥堵的运煤公路一下子变得非常冷清,连年快速增长的经济呈现下行趋势。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工业增速大幅回落,2008年11月份,发电量下降25.9%,8个工业行业中5个出现负增长,煤炭、电石等工业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全市四分之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停产。
“差距往往是在逆境中拉大的”,鄂尔多斯市领导班子认为,在危机面前,谁主动作为,谁就受益。如何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和模式?如何带领广大群众在危机中积极行动起来?鄂尔多斯的党员干部开始了一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探寻符合实际的应对危机科学发展新思路
在危机中奋起,首先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准确的分析判断。
鄂尔多斯市负责人指出,表面上看,是金融危机引发外部需求萎缩使一些资源型产品失去了市场,导致地区经济出现波动。深层次看,多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链条短、产业结构单一,科技水平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等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凸显。
“全市停产的11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大都是涉及煤炭、冶金等原字号、初加工、低端化的产品。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这些矛盾和问题必然会集中爆发,对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形成制约。”这位负责人说。
地区党员干部面对危机有了统一的清醒认识――危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是创新发展模式之“机”;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才是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才是应对危机的根本出路。
鄂尔多斯提出了“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新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优先进制造业,做大做活文化消费产业,打造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从资源型产业为主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转变,经济增长和要素支撑从物质资源为主向科技和人力资源为主转变,走高端发展、创新发展、多元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提升鄂尔多斯经济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着眼可持续发展,扩大投资、消费拉动双轮驱动
新思路应对新挑战,关键在于深化、细化新举措。
着眼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市在扩大投资的同时注重激发消费拉动的内生活力。扩大投资是保增长最直接、最现实的举措。经过努力,2009年1月―10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46亿多元,同比增长42.5%。
同时,全市坚持把扩大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培育消费产业的重点。继续完善成吉思汗陵、响沙湾等旅游景区功能,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推出了一批蒙元文化、草原文化精品项目。
――把城市建设作为扩大消费的载体。以打造百万人口城市为目标,改造旧城区,拓展新城区,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绿化美化、房地产开发工程。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
在投资和消费双重拉动下,鄂尔多斯的经济迅速回升。2009年1月―9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财政收入1月―11月完成342.8亿元。
没有农村牧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市的全面协调发展,没有农牧民的小康就没有高标准的整体小康。鄂尔多斯市着眼于更高水平的集约发展,还有序推进城乡统筹。
转移大量的农村牧区人口,2008年城市化率达到65%。把工业向园区集中,对园区实行封闭化管理。这种集约发展方式既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改善了生态环境。统筹发展、集约发展已由产业、园区、基地上升到了更广领域的城乡、更大范围的区域、更高层次的资源要素整合。
着眼于创造新的发展优势,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鄂尔多斯市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把保增长与调结构、促升级紧密结合起来。
大力支持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和产业发展壮大――
多年来,鄂尔多斯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形成了以煤炭行业为主的特色工业体系。发展离不开煤炭工业,但受危机冲击最大的也是煤炭工业。
不能走“一煤独大”的发展路子。鄂尔多斯市把煤炭工业的升级作为结构调整的首选,着力推动资源型产业向深加工和高端化转型。大力发展煤――焦、煤――气、煤――肥等多种化工产业链。
年产108万吨成品油的神华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年产16万吨合成油的伊泰煤间接液化生产线相继出油,为解决我国石油这一战略性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有益经验,同时也标志着鄂尔多斯煤化工产业升级的新突破。
“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依托资源而又不依赖资源,既注意做大做强资源型产业,又大力向非资源型产业进军――
依托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划建设了新能源产业区。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调整的有利时机,开发建设了东胜装备制造业园区、康巴什汽车工业园区和伊旗装备制造业基地。装备制造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鄂尔多斯市工业格局由资源型为主向资源型和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的转变。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增长方式向投资和消费协同拉动转型――
在积极推进工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同时,鄂尔多斯市加快了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步伐。以打造“服务内蒙古、联动晋陕宁、对接京津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物流中心”为目标,全市规划了22个重点物流项目,总投资181.9亿元。
这些既解近忧又谋长远的重要举措,不仅消除了金融危机不利影响,而且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为更长周期、更高水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着眼于社会更加和谐,下大力气解决民生问题
在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鄂尔多斯市高度重视社会建设,注意把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落到实处,促进了社会和谐。
――实施“八项民生工程”和十件为民实事,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强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就业保障。
――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2009年新增民营企业2500多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万多户。支持保护群众财产性收入,征地拆迁补偿向群众倾斜。
――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投资新建扩建了20个特色博物馆、12个社区多功能文化中心、20个高标准农村牧区文化站和200个农牧民书屋。
――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2009年新设立3000多万元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基金,集中解决城区少数民族无房户和农村牧区少数民族群众危房户问题。对全市少数民族学生高中阶段教育率先实行了“两免一补”。全年共安排民族教育各类资金2.35亿元。
――把维护稳定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近千名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包村、包户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把问题解决在老百姓家门口。
在国际金融危机重大考验面前,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鄂尔多斯市党员干部以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凝聚人心、集聚力量,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成应对危机、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千名干部下基层,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干部不走邪线,不闯红线,不触底线,为地区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详细的调研报告《依托资源促转型创新强市惠民生》见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光明网、学习与实践网。)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