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3月20日首都北京遭遇今年首次沙尘天气之后,3月22日上午,一股新的冷空气又携带大风卷“土”重来,北京大部地区再次遭受沙尘天气侵袭,能见度及空气质量明显下降。据悉,除北京之外,22日上午,陕西北部、山西、河北西北部等地也出现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频频出现事出有因
来自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已出现5次沙尘天气过程,均发生在3月中旬之后。截至目前,发生沙尘天气的次数同2000年至2009年的3月平均值(4次―5次)相当,较2009年3月偏多2次,但首次发生时间(3月11日)异常偏晚,是2001年以来最晚的一年;发生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南疆东部、西北东部、华北大部等地,其中19日至20日的这次过程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广,内蒙古呼和浩特、吉兰太等地出现了强沙尘暴。
为什么今年3月中旬以来沙尘天气会如此集中发生?对此,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张培群解释说,形成沙尘天气需具备两个条件――风和沙。作为由冬季向夏季的转换时节,春季气温回暖较快,大气环流调整明显。今年3月中旬以前,伴随北半球大气环流调整,我国华北北部、西北北部、内蒙古大部、新疆大部降雪次数多,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且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平均气温在0℃以下),不利于沙尘天气发生;而3月中旬以来,我国西北大部基本无降水,且气温迅速回升,平均气温已回升至0℃以上,土壤逐渐解冻,容易在有沙区域发生沙尘天气。
未来两月还将多次卷“土”而来
与3月19日至20日预警级别为“黄色”的今春第四次沙尘暴天气相比,22日的沙尘天气强度没有那么强,影响范围也没有那么广,中央气象台在3月22日10时发布了“蓝色”预警――受冷空气影响,22日14时至23日14时,南疆盆地、宁夏北部、内蒙古中东部、陕西北部、华北北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南疆盆地东部、内蒙古中东部偏南地区等地的局部地区有沙尘暴,上述地区并有5级至6级偏北风。
在3月份的10天之内,我国北方公众就经历了5次或强或弱的沙尘天气。人们不禁要问:集中爆发后,沙尘天气会扬“尘”而去吗?4月至5月我国北方的沙尘天气趋势如何?
对此,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表示,根据中期和延伸期预报,3月下旬我国北方仍有可能出现一至两次沙尘天气过程,将主要影响内蒙古中西部、西北东北部、南疆盆地和华北北部;而在四五两月,我国北方还将出现6次至9次沙尘天气过程,过程数接近2000年至2009年同期(8次―9次),比2009年同期(4次)偏多。专家指出,4月份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仍较活跃,强沙尘暴发生的可能性较大;5月份冷空气势力减弱,沙尘天气较4月份有所减少。
专家制订“防御指南”防风防沙
相信经历过沙尘天气的人们都有这样的感受:空气中沙土的味道实在太“呛人”了,即使用口罩、围巾或纱巾蒙面,不少人仍会出现眼部不适、咽喉干涩发痒或咳嗽等情况。除了对呼吸道、眼睛等产生不利影响外,频繁来袭的沙尘天气给外出活动、工农业设施、户外作业、交通驾驶等都带来了诸多不便。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张培群提醒公众,在目前我国北方地区进入沙尘天气多发期,要多关注天气预报,包括24小时、4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段的准确沙尘预报、预警,以安排好相关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国家气候中心的气象专家们为此还特意编发了相当实用的“防御指南”:1.做好防风防沙准备,及时关闭门窗,尽量减少外出活动;2.上下班途中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3.做好精密仪器的密封工作,把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影响的室外物品;4.由于能见度较低,驾驶人员应控制速度,确保安全;5.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采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本报北京3月22日电)
3月22日,北京街头一位行人用纱巾把自己头部裹住。当日上午,沙尘再袭北京。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