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在“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的战略引领下,在促进公平的20字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导向和“发展、保障、改革”的三大任务谋划中,使社会意识到,教育这次的改革创新愿景,凝聚了变革攻坚、科学发展、破解难
20字工作方针的设计,是在追求的战略形成确定的理念之前,对既定目标的预计和精神价值的谋计。大凡设计都体现一种新思想、新观点、新原则,以此超越传统的思想和做法。这其中,“育人为本”是规划的根本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说,优先发展是为“育人为本”理念服务的,而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又是对育人内涵适应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发展、改革、保障”的三大任务规划,尤以六项发展任务,即“学前、义务、高中、职教、高教、继续教育”为发展改革的重中之重。然而,六大发展任务中,却缺少家庭教育的科学系统规划设计,只有相关联的“学前教育”。我们感到,不能把学前教育解读为家庭教育,也不能把家庭教育局限于学前教育中。事实上,家庭教育已在《规划纲要》多个章节中断断续续地提了出来,例如第二章的战略主题中写了,“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方面”;第四章义务教育中写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十章完善教育法律体系中写了,“制定有关考试、学校、终身学习、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
家庭教育是文化育人的教育
家庭教育中,对子女人性心性禀性的培养,包含着精神、信仰、价值观的方向引领。如果用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要求来衡量和检验家庭教育的价值,家庭有比学校教育方法更直接、手段更灵活、孩子更易于接受的先决条件。其人性包容感恩、性情勤奋上进、品格谦虚节俭的美德教育;其崇尚文明、信奉良知孝悌、体现正直乐观的道德教育;其品格知礼互助,秉性公平正义,人品豁达乐观的公德教育;其操守尊严持节,性情悲悯体恤,性格明理进取的品德教育,更容易在家庭中完成。由此,我们做出判断,家庭教育是人的全面成长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知识教育、视野开阔、能力铸就所表达的科学素养以外的人性美德教育和塑造品格、性格、风格的“文化场”。
因此,厘清家庭和学校各自的义务,把握家长和教师各自的责任,就成了《规划纲要》调整发展任务的内涵结构,尊重“大教育观”的客观规律,启动家长学校文化育人功能,真正担负起能为家长提供培训的平台,是走出目前家庭教育盲目浮躁与短视功利的必要途径。文化育人倡导家庭教育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从战略上谋划强国必须的理念、方法和途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是从施教者的职业能力、施教者的精神示范来谋定人的性格、品格和兴趣习惯的培养。应该这样体会,孩子成长的第一位教师就是父母的文化影响。做人做事的教育是人的成长重要的培养内容,美国政府早在1993年就将家庭教育列入美国发展的十大战略中。如果说,学校教育倡导教育家办学,那么家庭文化育人则倡导施教者,能以“家庭教育家”的荣誉进行文化光辉的浸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在“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实践中,重要的是自身的“德行之培育,礼仪之规范,学问之启迪”的身先示范,以此影响子女的品格、气度和性情。由此,文化育人就成了“家庭教育家”的社会责任。家庭教育家之于社会,重在家庭教育理念的确定,以及子女性格习惯的培养,由此才能提升精神、把握伦理秩序、担负起对子女真善美的文化引领和追求。家庭教育家的社会标准,引领千百个家庭的文化育人理念;家庭教育家的伦理作用,提升人性美德把握秩序、崇尚德行责任的担当;家庭教育家的社会责任,“为国教子,以德育人”,配合学校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公民。
家庭教育应树立“尚德”的价值取向
《规划纲要》在两万六千余字的战略规划中,谈到德的问题有26处之多,而且在战略主题倡导以人为本的规划中,着重提出“德育为先”的指导方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又着重谈到师德建设问题。“纲要”的改革与创新能够如此看重教育的“尚德”精神的确立,不只是社会的浮躁需要用精神信仰来修正,还有社会的选人用人标准是“以德为先”的价值取向;教育的育人方针是德育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家庭的教育理念是“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社会呼唤的是“德不优者不能怀远”;人们希望看到的是“大位有德者居之”的文化光辉旗帜的确立。
社会如此看重“德”之意义,是因为德的内涵、境界、价值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太阳,中华文明的历史就是“德”之文化光辉的传承,也就是说,人的生存是靠“德”的价值来过日子。现实生活中如果少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其品格行为将难有作为;如果少了“包容善良,诚信责任”的美德,其人性修为将举步维艰;如果少了“顽强坚韧,锲而不舍”的品德,其性格修为作为将难有价值;如果少了“团结友爱,文明守礼”的公德,其人格修为众人将难以接受。正因此,家庭中,如果能倡导“尚德”的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培育子女的为人和做事风格,就会在日后的生活中表达出不同的气质和能力来。
家庭教育纳入“纲要”的发展任务中,不是扰乱任务的发展结构,而是科学系统地完善发展战略;不是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而是注重了人的精神价值;不是破坏了部门的分工秩序,而是创新了教育机制;不是可有可无的陪衬,而是大教育观之必然;不是否定知识教育,而是为改变评价标准做准备。而家庭树立“尚德”核心价值取向,家长以“家庭教育家”的理念树立起的精神高度不仅是为国教子,重要的是摒弃了短视利益的浮躁,强化了人的精神成长,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的确立,是从十年的长远发展目标出发,而谋定的精神道路。
(作者系哈尔滨继华文化教育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