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老师教得扎实 学生学得开心

2010-04-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戴世勇 我有话说

“做教师30多年,曾经获得过许多奖,但我唯独看重这个,因为评选者是自己的学生。”这是扬州大学文学院肖淑芬教授日前在被学生评选为“最受欢迎的任课教师”时的获奖感言。近年来,扬州大学围绕课堂教学,陆续开展了“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百名教授示范课”、“优秀教学奖”评选等一系列教改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

学的积极性,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创立教学上的“百花奖”、“金鸡奖”、“华表奖”

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可能是困惑所有高校课堂教学质量乃至整个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可量化的科研成果与难以量化的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让学校难有良策。“从2007年起,我们相继设立教学‘三大奖项’,在全校营造起重视课堂教学、关心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促使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来,从而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难题。”扬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章龙说。

网上投票,比谁最受学生欢迎。“最受学生欢迎的任课教师”评选是三大奖项中最受学生关注的一项,被称为教学上的“百花奖”。该奖项打破了传统的教师申报、院系审核、学校评审的老套路。每年,学生们在10多门课程中选择一两位比较受欢迎的任课教师,真正体验到了“裁判员”的感觉,而获奖教师也同样体验到了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的荣耀。学生们不仅看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要看教师的教学投入、与学生的交流和自己真正的收获。

现场对决,比试教学水平高低。“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被称为教学上的“金鸡奖”。为了让年轻教师能够接受系统的教学培训,扬州大学在全校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中开展了讲课比赛活动,各学院以比赛为契机,先在学院内部进行选拔,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进行指导,所有年轻教师参加观摩。在这过程中,不少学院对参赛教师反复训练,逐字逐句找差距。此外,“百名教授示范课”活动也在校园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刚刚获得“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的化学化工学院吕琳老师在旁听示范课之后深有感触地说:“老教授们上课时对教材处理得当,讲课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深入浅出,确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综合考评,比试教研教改成果。与科研成果相比,教师们的教学研究成果显然太少。如何才能调动教师们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被师生们称为教学上的“华表奖”的“优秀教学奖”对此作出回应。该奖项是一项综合奖,重点对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方面的情况进行考评,包括发表高质量的教学改革论文、主持高水平的教改课题或在学校教学改革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等。优秀教学奖对吸引和鼓励高水平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提升学校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水平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3年来,扬州大学共立项各类教改课题179项,投入资助经费达98.5万元。

督导监控体系实现既“督”又“导”

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实际的课堂教学又非常复杂,如何能稳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扬州大学在校内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以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为管理机构,以教学经验丰富的130余位校院两级督导队伍为主,通过督导听课和与教师交流,对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再通过调阅试卷、毕业设计(论文)等程序,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每学期每位任课教师都会接受选课学生的教学评价,通过网络查看到学生的评价情况,了解自己的上课效果,从而为自己今后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依据。

从1997年起开始实行教学督导制度以来,扬州大学的教学督导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现有校级督导30多名,院级督导90多名,全体校领导也加入了督导组行列。根据学校学科众多这一校情,督导人员分为文史、理工、农医、经管四大学科组,每人每年至少听100节课,确保每学年对全校所有任课教师普遍听课一次。在督导过程中,扬州大学特别注重“督”和“导”的有机结合,做到既“督”又“导”。每学期,督导都要与一些评教得分较低的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他们查找原因,必要时还会请一些教学水平比较高的教师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督导制度的设立不仅使学生受益,也大大提高了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实施督导制度以后,学生们普遍反映,老师们上课更认真了,讲的课更“好听了”。

“‘三大教学奖’促教师投入,‘百名教授示范课’促教学水平提高,督导对教学进行全程监控,根本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扬州大学校长郭荣说。近几年来,该校先后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0门、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25个、省级精品课程1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得的奖项以及在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中都处于江苏高校的前列。由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该校的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不少专业的毕业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喜人景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